泪目!九三阅兵这一环节取消,原因让人暖心!今年九三阅兵有个变动,大家看了可能会有

如梦菲记 2025-09-04 10:37:38

泪目!九三阅兵这一环节取消,原因让人暖心!今年九三阅兵有个变动,大家看了可能会有点感慨——抗战老兵方队不安排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今年九三阅兵的消息一出来,很多人心里都泛起了一点空落落的感觉,因为这次阅兵有了一个不小的调整,那就是不再安排抗战老兵方队参加。   大家习惯了在大场面上看到他们胸前挂满勋章,背脊挺直走过长安街,那一幕曾让无数人眼眶湿润,这次缺席自然让人感到惋惜,可当真正弄清背后的原因时,大家又会觉得这是最体贴的安排。   抗战胜利到今天已经整整八十年了,岁月不留情,当年还是年轻战士的人,如今几乎都已跨过百岁门槛,数据表明,全国健在的抗战老兵只剩下寥寥几十位,平均年龄在一百零五岁左右。   很多人日常出行都需要轮椅,有的身体状况更是非常脆弱,十年前还能在阅兵场上走出铿锵步伐,如今早已无法承受烈日下的消耗,他们在战争中用血肉守护山河,而现在正需要的是社会和国家来守护他们。   说到阅兵训练,其实哪怕年轻军人都觉得是巨大挑战,每天训练时间长达八小时,军姿要保持两小时纹丝不动,踢正步时每一步的误差都不能超过两厘米。   很多受阅官兵训练几天后就喊腰酸背痛,有的甚至脚踝红肿,这样的标准是为了展现军队的严整,但对百岁老人来说简直不可想象。   早在2015年的阅兵中,就有老兵在训练中出现头晕心慌的情况,身边必须随时配备医护人员盯着心率和血压,如今训练要求更高强度,如果还坚持让他们参训,风险可想而知。   取消方队,并不是让人遗忘,而是出于对他们的保护,要让上百位高龄老人集体训练,不仅需要庞大的医疗和保障团队,还需要特别的通道和交通安排,这对城市运转和老兵本身都会增加负担。   与其让他们硬撑,不如让他们在最安全、最舒适的环境里感受到国家的尊崇,这样的转变,体现的不是冷漠,而是一种成熟和体贴。   今年阅兵并没有忽略老兵的存在,而是换了一种方式表达敬意,抗战老战士、烈士遗属、支前模范等代表被邀请到天安门现场观礼。   为了让他们舒心,观礼区搭建了遮阳棚,座椅换成了可调节的软座,旁边就设置了临时医疗点,里面准备了急救药物和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降压药、速效救心丸。   每位老人身边还有志愿者随行,帮忙递水,介绍流程,甚至特意准备了放大镜,方便他们看清远处的方阵,这些细节说明了国家的用心,虽然不走在队伍里,但他们坐在最好的位置,依旧是全场最被关注的存在。   阅兵现场还有另一种“方队”,那就是一面面饱经风霜的战旗,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部队的战旗将在广场上展开,每一面旗帜都背负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历史,承载着无数人的牺牲。   旗帜出现时,就像老兵们仍然在队伍之中,用另一种方式完成检阅,同时,阅兵的曲目中也特别安排了《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歌曲,那些旋律一响起,仿佛让人瞬间回到了烽火连天的岁月。   虽然老兵们不能再亲自走上队列,但他们的精神一直都在,融入在这些象征中,尊重不仅仅体现在阅兵当天,生活中的关爱才是更长久的纪念。   各地都有志愿者团队长期为抗战老兵提供帮助,陪他们看病,帮他们买菜,逢年过节带他们聚餐,有学校邀请老兵到课堂里讲述亲身经历,让孩子们了解历史。   有老人多年心愿未了,在志愿者帮助下重访战场遗址,面对荒草丛生的壕沟泪流满面。   这样的故事比任何仪式都更能打动人心,因为它让人看到,老兵不是只在特殊场合才被记起,他们的付出和精神已经融入日常生活。   想到这些,不难明白为什么今年取消抗战老兵方队不是遗憾,而是另一种温柔,过去,他们为了子孙后代能过上和平日子,才选择在战场上拼死搏杀。   今天我们安稳幸福的生活,本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让他们少受折腾,安稳度过晚年,才是真正的尊重。   这次阅兵,少了老兵的身影,却多了一份体贴和深情,人们在方阵、战旗、旋律中,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抗战精神已经化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不需要他们用身体去证明,国泰民安,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泪目归泪目,但心里明白,这样的安排才是最暖心的选择。   信源:京报网——不再组织抗战老兵方队参阅,安排抗战老战士将到天安门观礼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