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市长、蒋介石的曾孙蒋万安直接把话撂下了!他当着媒体的面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

如梦菲记 2025-09-04 10:37:37

台北市市长、蒋介石的曾孙蒋万安直接把话撂下了!他当着媒体的面斩钉截铁地表示,自己绝对不可能去选下一任国民党主席。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台北市长蒋万安在镜头前用非常坚定的语气说自己绝对不会去选下一任国民党主席,这句话一丢出来马上让岛内舆论沸腾。   很多人原本以为他会循着家族光环一路往上走,但结果却是彻底关上大门,他的表态既直接又果断,把外界所有的猜测一下子打消,让人看到了他对当前政治环境的清醒判断。   他现在把注意力放在市长职务上,用市政成绩证明自己,而不是靠蒋家的名声来铺路,蒋万安当选台北市长后,在生育补助、公共建设、夜市停车、旧电梯更新等政策上都拿出具体成果。   尤其是育儿政策的提升,让台北在友善城市的排名有明显进步,这些成效比空谈更能赢得认可。   他在两岸议题上也尽量保持中间的态度,不喊激进口号,也不回避现实,既反对统一又支持青年交流,用一种理性务实的方式化解争议。   党主席这个位子为什么没人敢接,原因很清楚,国民党这几年接连败选,从2016到2024连续三次被民进党压制,支持率一降再降。   岛内社会在统独问题上对立严重,统派和独派互相冲突,任何一方的表态都会得罪另一方,党内派系林立,不同意见无法统一,政策路线模糊不清。   有人主张走向本土,有人坚持深蓝立场,还有人想往中间靠,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换一个党主席,并不能解决这些根本问题。   这样的环境下,党主席成了一个高风险位置,谁上台谁要背锅,历史上不管是洪秀柱还是韩国瑜,都没能真正带领党走出低谷,反而在党内外的争议中被消耗殆尽。   蒋万安当然清楚这一点,他选择不参选不是没有勇气,而是认清了局势,党内已经出现过争吵甚至摔东西的场面,可见矛盾有多尖锐,这种乱局不是一个人能解开的。   很多人说国民党内部存在四个长期问题,第一,大佬太爱惜羽毛,一遇到风险就退缩,第二,派系斗争频繁,上位者常被掣肘,第三,政策立场左右摇摆,不敢给出明确方向,第四,选民动员力下降,特别是年轻人已经不愿意买账。   这些结构性的矛盾导致党主席成了“消耗品”,根本不可能成为带领全党的发动机。   蒋万安选择避开,是一种策略,他把精力放在台北市政上,把每一项能落地的政策做好,用政绩积累口碑。   这样做一方面能巩固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也避免卷入党内无休止的纷争,他保持相对独立,不急着和派系捆绑,也不给外界留下“野心勃勃”的印象。   对年轻选民来说,他的做法有另一层意义,他常常走访台北各个社区,和摊贩聊生活压力,听市民抱怨交通和房价问题,这些议题比意识形态更贴近生活,也更容易获得认同。   人们看到他不是躲在办公室里,而是愿意停下脚步面对具体问题,这种接地气的态度给了他一份独特的评价,他逐渐摆脱“蒋家第四代”的单一标签,开始被认为是一个务实、不极端、能把事情做细的政治人物。   党主席的位置确实可以带来权力,但也会伴随无尽的消耗,在民进党一边用“抗中保台”把选民团结起来的时候,国民党连一句统一口径的表述都给不出来。   这个时候去当党主席,很可能只会让声望加速下滑,蒋万安算得很清楚,与其硬着头皮去扛,不如稳住台北的成绩,把未来的空间留出来。   三次大选的失败说明国民党缺乏组织学习,没有形成有效的路线共识,支持者流失,内部互相指责,每次换人都希望带来转机,但结果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万安选择“不上船”,反而显得更理智,他保持与党内核心矛盾的安全距离,不主动卷入权力漩涡,却也没有脱离政治舞台。   这种清醒的分寸感,让他的形象更加鲜明,他一方面是蒋家的后代,背后有厚重的历史,但他不靠血统,而是靠政绩来塑造自己。   另一方面,他不否认国民党对他的影响,但也不会被捆死在其中,他要做的,是把台北市长做好,把这份责任放在权力之前。   一句“绝不参选党主席”,既是他对媒体的公开回应,也是他对整个政治生态的判断,这句话让外界明白,他不是没有抱负,而是知道什么时候出手最合适。   他选择现在专注治理,把未来留给更大的舞台,对于国民党来说,如果内部始终陷在派系争斗和路线模糊里,再有声望的人也救不了局面,对于蒋万安来说,守住台北、累积政绩,比冒险接下党主席要更有价值。   信源:中国台湾网——是否参选中国国民党主席?蒋万安首次明确表态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