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当皇帝后为何天天如坐针毡?乾隆临死前的奇葩要求,原来嘉庆登基大典刚结束,乾隆

历史探索者 2025-09-02 10:17:06

嘉庆当皇帝后为何天天如坐针毡?乾隆临死前的奇葩要求,原来嘉庆登基大典刚结束,乾隆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冷笑:“若不是别无选择,这皇位怎会轮到你!” 亲爹如此当众羞辱也就罢了,更离谱的是,乾隆直到临终前还反复念叨:“我死后谥号必须带‘祖’字,仁祖、高祖都行!” 

乾隆六十年正月初一,紫禁城里的禅位大典透着古怪。

八十五岁的乾隆坐在龙椅上,把玉玺往嘉庆手里一塞,转头就对满朝文武夸起自己来。

"朕在位六十年,疆土比圣祖爷那会儿多出三分之一,人口翻了两番,如今功成身退,尧舜禹汤也比不得朕!"

跪在下头的刘墉偷瞄新皇帝,只见三十七岁的嘉庆捧着玉玺,笑得像尊泥菩萨。

二十年前,那年乾隆在避暑山庄拍胸脯保证:"皇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朕绝不超过这个数!"

当时他想着人生七十古来稀,哪料想自己真能活到耄耋之年。

眼看牛皮吹破了,只好硬着头皮演这出禅让戏。

养心殿的檀香炉烧着,老皇帝摸着暖炕盘算,权柄可不能真交出去。

禅位前三个月,乾隆突然带着嘉庆去天津朱华山。

在九岁夭折的端慧太子墓前,他让嘉庆行三跪九叩大礼。

"这是拜储君,不是拜兄长。"

乾隆的话像冰锥子扎进嘉庆心里。

满朝皆知乾隆最疼这个早夭的嫡子,嘉庆这个继任者倒像是捡漏的。

更让嘉庆憋屈的是,禅位后他仍住毓庆宫。

那是太子居所,养心殿照旧被太上皇占着。

每天清早,他得穿过半个紫禁城去乾清宫办公,活像上朝的臣子。

玉玺交接那日闹了大笑话。

乾隆攥着传国玉玺不撒手,急得礼部尚书纪晓岚搬出《周礼》,吏部尚书刘墉直跺脚。

"您要不交玉玺,要不搬出养心殿!"

最后乾隆勉强交出玉玺,却连夜刻了方"太上皇帝之宝"的大印。

从此奏折要盖双玺才生效,御膳房接的条子都写着:"太上皇膳金碗八件,皇帝用镀银碗六件。"

朝鲜使臣朴趾源在《热河日记》里记下见闻。

嘉庆侍立在乾隆身旁,太上皇笑他才敢扯嘴角,太上皇咳嗽他立即捧痰盂。

宫里太监更传得邪乎,说嘉庆有回多看两眼珐琅瓶,第二天乾隆就让和珅把瓶子砸了。

"见习皇帝"四个字像枷锁套在嘉庆脖子上。

嘉庆二年腊月,养心殿地龙烧得通红。

中风的乾隆嘴角流涎,手指颤巍巍指向奏折。

和珅立刻弯腰:"主子说甘肃旱灾免赋税三成。"

转头又传话:"太上皇口谕,闽浙总督进贡的东珠成色太差。"

跪在下面的闽浙总督偷瞄嘉庆,见皇帝盯着殿顶藻井发呆。

从此和珅得了个"二皇帝"的绰号,养心殿议事成了三人转。

太上皇哼哼,和珅传话,嘉庆盖章。

正月初三清晨,乾隆在睡梦中咽了气。

养心殿的西洋钟刚敲过五下,嘉庆突然挺直腰板:"和珅听旨!"

十五天后,抄家的官兵从和珅府里抬出白银八亿两。

正月十八,狱卒用弓弦勒死和珅时,嘉庆正在太庙给父亲上庙号。

礼部拟了"高宗"二字,他朱笔一圈,嘴角浮起冷笑。

满朝老臣心里明镜似的,宋高宗赵构可是乾隆最瞧不起的皇帝。

养心殿从此换了主人。

嘉庆把乾隆的《十全老人》玉册锁进库房,却把父亲逼自己祭拜端慧太子的往事写进《实录》。

伺候过两朝皇帝的老太监发现,新君总爱在乾隆用过的炕桌前批奏折,手指摩挲着桌角那道刀痕。

那是当年乾隆试他耐性时,故意用匕首划的。

对此您怎么看?

0 阅读:1176

猜你喜欢

历史探索者

历史探索者

历史是文化与智慧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