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兰州解放后,彭老总举办庆功宴,谁知这时,一个老汉闯进了宴会,说:“解放军的政委骗了我的钱,请给我一个交代!” 8月,兰州城刚解放,一场特殊的"讨债"事件在彭德怀司令员的庆功宴上骤然发生。 一位老农手持十三年前的泛黄借条,闯宴直谏,不仅没有受到斥责,反而获得十倍偿还。 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揭示的正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之间那份千金不换的信任契约。 兰州解放后第七日的庆功宴上,第一野战军司令部院内正在举行庆功宴,将星云集,酒正酣时。 彭德怀司令员刚举起搪瓷缸准备致辞,大门处突然传来骚动。 一位身着粗布衣裳的老汉不顾警卫阻拦,腰间别着的菜刀,径直闯入宴会现场。 在场军官瞬间警觉,却见老汉扑通跪地。 随后,他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层层揭开后,捧出一张泛黄纸条。 "解放军的政委欠我的粮,请首长给个说法!" 宴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彭德怀司令员放下酒杯,示意警卫退下,双手扶起颤抖的老汉,亲自接过那张纸片。 借条上清晰写着:"今借到张治清先生麦子贰拾斗,革命胜利后加倍奉还。借款人:叶季壮。" 落款时间是1936年,借款人正是当时红军的后勤部长,后来新中国首任外贸部长叶季壮。 上面还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某团政委姜志清"印章。 顿时,在场将领面面相觑。 经过细致询问,得知老汉名叫马德鑫,是本地餐馆老板,为救出被关押的儿子,变卖家产凑足三百银元交给自称政委之人。 十三年前的1936年,红军长征途经陇东地区,部队粮草断绝,处境极其艰难。 红军干部叶季壮向当地农民张治清借了二十斗救命粮,并郑重立下字据承诺革命胜利后必定归还。 这张薄薄的纸片,老汉珍藏了整整十三年,历经战乱动荡都未曾丢失。 彭德怀手持借条,面对满场将士,情绪激动地说道:"这就是我们人民的恩情!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人民群众用口粮救了红军的命!" 他当即责令后勤部门按现行粮价核算,不仅要"加倍奉还",还要计算十三年的利息。 经详细核算,最终决定偿还老汉二百斗麦子,是原借粮数的十倍。 彭老总亲自将核算结果告知老汉,并安排马车将粮食送至其家中。 更令人感动的是,彭老总将老汉请到宴会上座,郑重敬酒致歉。 "老乡,我们共产党人说话算话,让你久等了!" 此事在军中引起巨大反响。 许多干部回忆起长征途中,人民群众节衣缩食支援红军的感人场景。 老大娘拿出珍藏的盐巴,老爷爷献出过冬的粮食,小姑娘送来纳好的草鞋。 正是这些看似微薄的援助,支撑着革命队伍走过最艰难的岁月。 然而,当夜,保卫部门展开调查,发现野战军编制中根本不存在名为姜志清的政委。 老侦察员劳胜焘敏锐觉察到特务活动的痕迹,顺藤摸瓜抓获原国民党市党部文书刘福贵。 审讯揭露出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 潜伏的保密局特务季易仿团伙伪造证件,专门针对急需解救亲属的商贾行骗。 这些特务企图将诈骗事件包装成解放军腐败案例,计划在月底庆祝大会上发难,动摇新生政权威信。 彭德怀闻报震怒,当即指示既要彻底铲除特务组织,也要向民众展示共产党人光明磊落的胸襟。 九月十五日,军管会大礼堂举行公开审判。 当季易仿等特务被押解入场时,旁听席上爆发出阵阵惊呼。 马德鑫老人指着主犯泣不成声,在场群众亲眼目睹了国民党特务的卑劣行径。 案件水落石出后,马德鑫之子因情节轻微被无罪释放,诈骗银元如数归还。 这个戏剧性事件最终成为教育群众的生动教材。 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与旧社会官匪一家的现象截然不同,新生的人民军队永远是百姓可以信赖的依靠。 兰州城街头巷尾热议不休,老百姓都说这回真是见到了青天大老爷。 随着后续土改政策推行,马德鑫一家分得良田,餐馆生意日益红火。 每逢节日,老人总要带着儿子到军管会慰问,成了军民鱼水情的活见证。 这段往事被载入兰州地方志,成为共产党人取信于民的经典范例。 那张泛黄的收条原件至今保存在革命博物馆,无声诉说着那段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共产党人如何用赤诚之心赢得百姓拥戴。 主要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他们用血换来了兰州解放)
很多人问我:陈赓有没有机会授元帅军衔?其实是有机会的,至少有两次,但可惜都因为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