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打碎过家里的碗吗?有没有被父母当众骂笨得像猪? 长大后,如果还能清晰记

岚岚看商业 2025-08-30 20:33:35

你小时候打碎过家里的碗吗?有没有被父母当众骂笨得像猪? 长大后,如果还能清晰记得这些事,那“恭喜”你,已入选中国羞辱式教育受害者“奖池”。 今年5月,中国最年轻的9岁围棋神童跳楼身亡。据调查,他生前曾多次遭受亲爹的辱骂和殴打。网上有句话评价得很到位:有人一辈子懦弱,却在孩子身上找到了权力的快感。 为什么打压和羞辱在中国家庭比比皆是?为什么家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逢人就吹嘘自己把孩子像狗一样管教?这背后深层次的“中国伤痛”,为什么至今还在代代传承,像溃烂的伤疤难以治好? 2022年1月,在北京地铁7号线上,一位女子当着众人的面呵斥自己的孩子下跪。她打掉孩子的帽子,夺掉孩子的手机,用力打孩子的脸。整个过程中,孩子乖乖地跪在地上,跪了将近一站地,没有一点反抗。车厢里有人看不下去劝了劝,女子却恶狠狠地说:“我的孩子,我想让他干啥就得干啥。” 到站后,女子双手插兜下车了,孩子站起来捡起书包追着她跑了出去。从这一系列过程能看出,这名女子早已是惯犯,而孩子也形成了条件反射,知道只有服从母亲才能减少伤害。然而,这毫无疑问在孩子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创伤。 有些孩子只是表面服从,长大后就会开始向父母“复仇”,轻则断绝关系,天涯不见;重则晚年虐待,甚至杀人。还有一些孩子会把这种代际创伤传承下去。比如地铁里这位妈妈,她小时候大概率也遭到过父母的羞辱,而她的孩子大概率也会遭遇相同的方式。 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羞辱式教育离自己很远。但其实这种打压早已潜移默化,成为中国传统,九成家庭都逃不过。比如你有一道题去问父母,他们却数落你:“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怎么那么笨。”或者小伙伴来家里玩,父母对着小伙伴夸张夸赞,却对你说:“看看人家,再看看你。”你在学校好不容易考了高分,高高兴兴拿着试卷回家,爹妈却骂你一顿,说:“这么点成绩,不能骄傲自满。” 试问,一个孩子听过这些之后,心态会发生什么变化?要么越来越没自信,胆子越来越小,稍微遇到点困难,不去想怎么解决问题,只会逃跑;有的则会越来越叛逆,模仿父母去辱骂、打击他人;有的还会在校园里霸凌其他孩子。 中国青年报做过一个调查,在2000多个18到35岁的年轻人里,90.6%的人都说自己小时候被爸妈打击和羞辱。很多父母总觉得人生是逆水行舟,对孩子就得打压,这样才有动力往前冲。反过来,如果夸奖孩子,他们就会骄傲自满。这种想法不仅无知,而且非常恶毒。 小时候是人格养成阶段,也是性格和信心萌芽的阶段。如果总是被打击,相当于直接掐断了孩子的个性和自信,等他们长大了,往往也补不回来了。 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父母也是这么被“打”过来的,他们只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你接受不了,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甚至不只是你父母,把时间退回到《红楼梦》,那时候也能看到贾政把宝玉往死里打的场景。身边一圈人,包括妻子王夫人在内都不敢拉,直到贾母出来才把他喊停。为什么? 因为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特别讲究尊卑秩序,儿子必须听父亲的,晚辈必须接受长辈的教导,哪怕长辈是错的,晚辈也不能反驳。在中国古代,家庭就是小社会,社会就是大家庭,皇帝是天下的“父亲”,父亲是家里的“皇帝”。不是有一句话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谓“孝顺”,就意味着儿女随时要准备牺牲自己。 有时候孩子说了句实话,问了个父母答不上来的问题,让父母觉得下不来台,那父母就会直接翻脸对孩子进行羞辱。《红楼梦》里也是因为贾母是贾政的长辈,她出面说话才算数。在这种环境里,大伙不讲对错,只怕谁的身份更高。 到了今天,表面上我们摆脱了封建思想,但在很多人心里,孩子看似是自己最心爱的宝贝,但其实是可以随意支配的物品。

0 阅读:3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