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方刚刚公布了出席9.3阅兵的嘉宾名单。因为它和上合峰会连在一起,出席人员具有高度的重合性。不过,把两个名单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有两个关键的国家选择不出席9.3阅兵,那么,它们分别是谁呢? 2025年8月28日,中国外交部正式公布了出席9.3阅兵的外国嘉宾名单。26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 一直高调宣布访华得印度总理莫迪选择出席上合峰会,却缺席9.3阅兵,其实能理解,要不是美国逼得太紧,可能他连上合都不会参加。 莫迪在8月29日先访问日本,然后才来华参加上合峰会。 印度在二战期间与轴心国、德国和日本有着复杂关系,莫迪如果出席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在印度国内难以交代,他也不愿因出席纪念活动而得罪日本。 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就是印度纯是因为利益被美国索取的太多,莫迪想让美国知道印度不是那么“垃圾”,但不会因此真的得罪特朗普。 土耳其的埃尔多安面临类似困境,土耳其同样在二战期间与轴心国存在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埃尔多安政府近年来与西方关系紧张,但在历史问题上仍需谨慎应对。 即便在中国主场外交的“双连场”活动中,各国也会根据自身利益做出精细区分。 与印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越南和柬埔寨的态度。 越南出席上合峰会的是政府总理范明政,但参加9.3阅兵的则是国家主席梁强,柬埔寨出席上合峰会的是首相洪玛奈,而参加9.3阅兵的则是国王西哈莫尼。 这种层级的提升表明越柬两国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愿意以最高规格参与中国的历史纪念活动。 这与今年4月,中国领导人访问越柬时受到的高规格接待是一致的。 东盟国家的参与度也有显著提升,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此次都出席9.3阅兵,而2015年时这两个东盟大国的领导人并未参加。 日本政府没有安排任何现职官员参加中国9.3阅兵。 不过,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仍将出席,显示中日民间友好交流仍在继续。 9.3阅兵纪念活动提醒世界,二战不只是在欧洲和太平洋进行,亚洲战场同样承载了战争的沉重部分。 如果没有中国举办这类大型纪念活动,世界舆论很容易忽视亚洲战场的重要性。很多欧洲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二战还在亚洲打了。 国际组织的参与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等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出席。 从嘉宾名单可以看出,中国外交正在实现重要突破。 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制裁等手段干扰中国外交进程,但多数国家仍然选择与中国合作而非对抗。 这种外交成就的背后,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中国不仅能够提供市场和经济机会,还能为各国提供替代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发展模式。 9.3阅兵和上合峰会的接连举行,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多层次和全方位特点。 一方面铭记历史,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另一方面面向未来,推动务实合作。这种历史与现实使中国外交具有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尽管有些国家选择差异化参与策略,但38个国家代表出席93阅兵已是巨大成功。 中国通过9.3阅兵和上合峰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正在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各国参与姿态的差异,恰恰反映了这个过渡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9.3阅兵纪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正如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洪磊所说,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国将继续在多边平台框架内加强协作。
金正恩还没到,首位观礼阅兵的巨头抵华,接待规格极高。随着纪念抗战胜利的九三阅
【2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