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最后一刻怕了,昨晚21点,仁爱礁附近50海里区域,菲律宾多艘巡逻舰艇,已经

老阿七说史 2025-08-29 12:18:11

菲律宾最后一刻怕了,昨晚21点,仁爱礁附近50海里区域,菲律宾多艘巡逻舰艇,已经全部撤离。开始都返回巴拉望岛港口。 昨晚21点,南海的夜幕下正上演一场无声的博弈,菲律宾多艘巡逻舰艇原本剑指仁爱礁,却在最后50海里集体调转航向,朝着巴拉望岛港口疾驰而去。 这场被外媒炒作为“冲线补给”的行动,竟以菲方船只连夜撤退告终。 搁浅在礁盘上26年的“马德雷山号”锈蚀船体里,那些等着罐头和淡水的士兵,恐怕又要多熬一个饥渴的夜晚。 而这一切,发生在美军“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近日高调巡航南海的背景之下。 特朗普政府2025年重返白宫后,亚太战略再度转向“前线施压”,但这一次,马尼拉的临阵退缩暴露了华盛顿同盟体系的脆弱性。 用网友的话说:“美国递刀子,菲律宾当枪使,结果枪卡壳了”。 事实上,菲方此次行动前曾与美方举行联合军演,但当真逼近仁爱礁时,美舰却始终保持在200海里外“围观”。 这种“撑腰不撑船”的操作,像极了2016年南海仲裁案后美国回避直接介入的姿态。 从战术层面看,菲律宾的撤退并非偶然,根据央视网援引海事卫星数据,中方海警船队早在48小时前就已形成梯次拦截阵型,而南部战区空军罕见发布了歼击机挂弹巡航的影像,这种明暗交织的预警,显然让菲方读懂了局面。 要知道,在南海玩“猫鼠游戏”,船坚炮利不是唯一筹码,战略定力才是终极底牌。 回顾历史,菲律宾对仁爱礁的“坐滩战术”本就是一场豪赌。 1999年借口“船底漏水”搁浅马德雷山号,试图固化非法存在,但这些年下来,这艘锈迹斑斑的破船反而成了地缘政治的体温计,当中菲关系回暖时,菲方能悄悄运点建材,当外部势力搅局时,它就变成碰瓷工具。 可惜赌注永远是船上那十多个士兵的生活物资,他们吃着过期罐头时,恐怕不会想到自己成了大国博弈的活道具。 值得玩味的是,马尼拉此次撤退时机精准得反常。 就在行动前24小时,美国务院发言人被记者追问“若中菲发生碰撞,美军是否介入”时,竟含糊其辞称“呼吁各方保持克制”。 这种“战略性模糊”,与特朗普2017年叙利亚撤军、2021年阿富汗撤侨时的套路如出一辙,口头承诺撑腰,实际规避风险。 难怪观察者网犀利点评,“美国印太战略的本质是离岸平衡,而非贴身肉搏”。 对于中国而言,仁爱礁的常态化管控早已超越一船一礁的意义。 它既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实践样本,也是破解“南海军事化”指控的活教材,当对方撤船时,我方未发一枪一弹,当外舰巡弋时,我方演练照常进行。 这种“你闹任你闹,清风拂山岗”的定力,反而让某些国家的“自由航行”表演越来越像独角戏。 眼下马德雷山号上的菲律宾士兵,或许正望着海平面发呆。 他们的饥饿不会立刻改变地缘格局,但这次失败的补给行动却给地区国家提了个醒,把国家安全寄托于他国的口头承诺,犹如在礁石上建城堡,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而中国那句老话依然管用,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