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深夜,唐中宗李显来到韦皇后寝宫,一推门竟看见女人衣衫凌乱,屋内还有一个男人慌

吴术说史 2025-08-29 09:46:02

一日深夜,唐中宗李显来到韦皇后寝宫,一推门竟看见女人衣衫凌乱,屋内还有一个男人慌慌张张。"亲家,怎么是你?"李显赶忙笑着跑过去拉着男人的手说道……

李显(唐中宗,656年-710年),是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三子,他的人生因母亲的强势而充满波折。

683年,唐高宗去世后李显首次登基,却因试图提拔岳父韦玄贞为宰相触怒武则天,仅在位55天便被废为"庐陵王",流放均州、房州达14年。这段艰难岁月里,妻子韦氏始终相伴左右,李显曾私下许诺:“若复位,必让你随心所欲。”

韦氏,出身不算低,来自当时的名门京兆韦氏。在李显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凭借美艳姿色成为李显宠妾。

683年唐高宗去世后,李显第一次当上皇帝,备受宠爱的韦氏顺理成章被册立为皇后。可这皇后没当多久,李显因为想提拔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当宰相,被母亲武则天抓住把柄,刚登基55天就被废成了庐陵王,韦皇后也跟着从云端跌进泥潭。   接下来的14年,是韦皇后和李显最苦的日子。他们被流放到均州、房州,天天担心被武则天赐死。

在李显被废为庐陵王、流放均州和房州的14年里,日子过得提心吊胆。武则天掌权时,对李唐宗室猜忌极深,李显总怕哪天一道赐死的圣旨就送上门来。

《资治通鉴》里写,他好几次吓得直哆嗦,拿起刀就想自我了断,都是身边的韦氏一把拦住他,劝道:“人生祸福本来就没个准头,眼下还没到绝路,何必急着寻死呢?”   那些年,韦氏陪着他住破旧的屋子,吃粗茶淡饭,夜里听着风声都怕有追兵来,成了他唯一的精神支柱。有一次,李显握着韦氏的手,泪眼婆娑地说:“要是哪天能熬出头,重新回到长安,我保证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拦着你。”   谁也没想到,这句患难中的承诺,后来真的成了现实。705年李显复位后,对韦氏当年的陪伴记在心里,真就兑现了诺言——允许她像武则天那样坐在朝堂上听政,纵容她提拔娘家人,甚至对她和武三思的密切往来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韦氏从当年陪他躲灾祸的妻子,变成了手握实权的皇后,李显那句“随心所欲”,最终让她在权力的路上越走越远,也为后来的祸事埋下了伏笔。

705年,张柬之等大臣发动“神龙Z变”,武则天退位,李显二次登基,韦氏也重登后位。复位后的李显兑现了当年的承诺,纵容韦皇后深度参与政务。

这里不得不提另一个关键人物,也是文章开头那个"野男人"——武三思。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本来是李显的死对头。武则天在位时,武家势力滔天,李显被废成庐陵王流放十几年,背后就有武家打压。可谁也没想到,705年李显复位后,这对冤家居然成了“自己人”,中间牵线的就是韦皇后。   说起来,这事儿跟李显的“心软”和韦皇后的野心脱不了干系。李显第二次当皇帝后,对韦皇后百依百顺。韦皇后也是野心勃勃,有了婆婆武则天当女皇的例子,她也萌生了当女皇的野心。而武三思作为武则天时代的老臣,手里有资源有手段,虽然是武家人,但跟李显没有直接血仇,刚好可以利用。   《资治通鉴》里记载得挺直白:韦皇后和武三思经常一起下棋,有时候李显还在旁边给他们当裁判。时间一长,两人就从“盟友”变成了不清不楚的关系。   韦皇后需要武三思帮她对付那些反对她的大臣,比如张柬之等人;而武三思则是想靠着韦皇后这层关系,让自己的儿子娶安乐公主(韦皇后和李显最疼爱的小女儿),进一步巩固关系。说白了,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最荒唐的是,他们还一起糊弄李显。有一次,武三思故意当着李显的面说张柬之等人的坏话,李显一开始还不信,韦皇后就在旁边帮腔,说这些大臣手握大权,迟早要造反。

《新唐书·后妃传》里写,那几年朝廷里几乎没人敢反对韦皇后和武三思,两人形成势力集团,逐步清除张柬之等功臣,朝堂日益混乱。   权力的欲望最终吞噬了底线。710年,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杀李显,随即立自己的亲儿子李重茂为少帝,自己临朝称制,俨然欲效仿武则天称帝。

然而,这场篡权闹剧并未持续太久——同年,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发动“唐隆Z变”,韦皇后兵败被杀,其势力被彻底清算。

李显死后葬于定陵,而他与韦皇后这段从患难相依到权力反目的纠葛,也成了《旧唐书》《新唐书》中宗纪与后妃传及《资治通鉴》里一段充满唏嘘的记载。

0 阅读:736

猜你喜欢

吴术说史

吴术说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