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丹兵败后,仅剩下女儿钟济海、两位军官和不足百人的卫队还在身边。这个曾经坐拥十

万物聊综合 2025-08-28 09:14:06

噶尔丹兵败后,仅剩下女儿钟济海、两位军官和不足百人的卫队还在身边。这个曾经坐拥十万大军、不可一世的枭雄,在走投无路之下五脏俱焚而亡。 1697年四月,曾经叱咤风云的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在阿尔泰山深处的阿察阿穆塔台潦草离世。 曾经一度让康熙皇帝寝食难安的草原枭雄,最终没能马革裹尸。 老话说的好:“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噶尔丹的人生起点堪称天之骄子。 1644年,他作为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子降生。 自幼,他便被送往西藏学习佛法。 或许是这段经历,造就了他更广阔的思维和视野。 或许是上天眷顾他,1670年,他的兄长僧格在内乱中被杀。 26岁的噶尔丹临危受命,从西藏返回准噶尔。 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威望,迅速平定乱局,一举登上首领宝座,开启了波澜壮阔的统治生涯。 掌权后的噶尔丹,立刻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和扩张野心。 他先是挥师统一了天山北路纷争不断的卫拉特蒙古各部,继而剑指南路,成功征服了天山南路的回部,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准噶尔汗国。 1688年,他抓住喀尔喀蒙古内讧的天赐良机,亲率三万铁骑越过杭爱山,一举击溃喀尔喀三部联军,迫使对方全族南迁,向清朝求救。 至此,噶尔丹的势力范围东起蒙古草原,西至中亚,坐拥十万雄兵,成为蒙古高原上当之无愧的霸主。 他的成功,既得益于清朝当时正忙于平定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而无暇北顾的客观时势,也离不开他巧妙利用藏传佛教影响力为自身统治赋予宗教合法性的高明手腕。 正所谓,天时地利与人和,三样缺一不可,而准噶尔全占了! 但由于噶尔丹的极速扩张,触及了清朝的核心利益。 1689年,稳固了内部的康熙皇帝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北方。 1690年,噶尔丹以追击喀尔喀部为名,引兵南下,兵锋直指京师。 此举彻底激怒了康熙,引发了双方的首次大战,乌兰布通之战。 此战中,噶尔丹布下著名的“驼城”战术,被清军凭借火炮优势最终破阵。 此战后,噶尔丹遭受重创,狼狈退回漠北。 此战虽未将其彻底消灭,却沉重打击了其锐气,也让康熙下定了彻底解决此患的决心。 惨败后的噶尔丹并未就此一蹶不振。 他利用清军回撤的间隙,试图重整旗鼓,并四处联络蒙古各部,意图再组抗清联盟。 但清朝采取了更为高明的策略。 一方面加强对喀尔喀部的控制,另一方面积极策反准噶尔内部的反噶尔丹势力。 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棋,便是扶持了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 1696年,康熙皇帝再度御驾亲征,三路大军合围噶尔丹。 决定性的昭莫多之战爆发,清军设伏成功,激战中,噶尔丹的妻子兼重要军事助手阿努可敦中炮身亡,军心顷刻崩散,噶尔丹遭遇毁灭性打击,仅率数十骑仓皇逃逸。 昭莫多之败,是噶尔丹命运的彻底转折。 此战不仅让他主力尽丧,更致命的是,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早已趁他外出征战之机,夺取了准噶尔部的统治核心区,彻底切断了他的归路和补给来源。 真正是“墙倒众人推”,昔日依附他的势力纷纷倒戈。 昔日旧部,青海各部台吉在康熙的诏谕下立即表明立场,拒绝援助。 连最后根据地哈密的维王额都贝拉也转而向清朝效忠,甚至协助清军捉拿了他的独子塞卜腾巴珠尔并送往北京。 爱子被俘,又成为压垮噶尔丹的一根稻草。 至此,这位昔日的草原雄主已是穷途末路。 他不得不率领着剩余残部在漠北苦寒之地四处流亡,试图寻找一线生机,但处处碰壁。 部队缺粮少弹,全靠狩猎为生,外出觅食者又往往成为清军猎杀的目标。 到最后,身边仅剩女儿钟济海、少数军官及不足百人的卫队相伴。 1697年春,饥寒交迫、身心俱疲的噶尔丹流徙至阿尔泰山的阿察阿穆塔台。 在“饮食俱废”数日后,这位毕生征战、曾让半个亚洲为之震颤的枭雄,在无尽绝望中潦草离世,时年五十三岁。 关于其死因,一说是病逝,一说是自尽,但无论何种,都掩不住英雄末路的无限凄凉。 噶尔丹死后,遗体被随从火化,骨灰本想送往策妄阿拉布坦处,但途中残部被清军俘获,骨灰最终被送至北京。 康熙下令悬挂城门示众,以昭示这场漫长征伐的最终胜利。 噶尔丹的悲壮落幕,不仅是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清准之间围绕喀尔喀地区博弈的暂告段落,更以其充满野心、辉煌与毁灭的一生,为“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写下了最深刻的注脚。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客户端——昭莫多之战:准噶尔蒙古人与大清帝国的二度对决)

0 阅读:0
万物聊综合

万物聊综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