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盛夏,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躺在龙榻上气息奄奄,一道处死四十六名妃嫔的密诏已经准备好。三岁的小公主宝庆却蹦跳着闯入寝宫,用天真无邪的童言改变了其中一人的命运。 洪武三十一年,南京城的皇宫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压抑,七十一岁的朱元璋已经病了很久,御医们束手无策,朝廷上下都知道皇帝时日无多。 这位大明王朝的创立者,从乞丐到帝王的传奇人物,此刻正面临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朱元璋晚年备受病痛折磨,野史记载他患有严重的背疽,皮肤上甚至出现奇特的“朱字红斑”,有人猜测那是他屠杀太多功臣而受到的诅咒。 现代医学研究者通过分析朱元璋晚年画像,认为他可能患有恶性黑色素瘤,面部的大块黑斑和背部的溃烂都是癌症的表现,太医院的四十六名御医轮番诊治,却都无法缓解皇帝的痛苦。 朱元璋的疑心病随着病情加重而日益严重,他担心御医不尽心治疗,甚至怀疑有人暗中下毒,这种疑虑最终演变成一道血腥命令,处决全部御医。 2012年,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了一批骨灰罐,罐底刻有“医”字编号,碳14测定为洪武末期,似乎为这段血腥历史提供了物证。 朱元璋从病榻上挣扎着召见太孙朱允炆,从枕下取出一份密封诏书,这份诏书要求四十六名没有子嗣的妃嫔在皇帝驾崩后殉葬。 消息传出,整个后宫陷入恐慌,被列入殉葬名单的妃嫔中,有六十二岁的宋贵妃,也有刚满十八岁的张修仪,她们聚集在慈宁宫里,等待命运的裁决。 礼部官员带来四种死法供选择,白绫自尽、活埋、弓弦绞杀、或服毒后斩首,大多数妃子选择了白绫或毒药,认为这样较为体面。 朱允炆下令工部在三天内赶制四十六副金丝楠木棺椁,每副棺椁都刻着妃嫔的封号和生平,殿外,妃嫔们的家属正在领取朝廷赏赐的官职、黄金和良田,没有一个人敢为女儿求情。 在弥漫死亡气息的后宫中,一位三岁的小女孩对此一无所知,她就是宝庆公主,朱元璋六十八岁时才得到的女儿。 那天,张美人带着宝庆公主前去探望朱元璋,病榻上的皇帝见到幼女,突然问道:“父皇病了,你说能治好吗?” 宝庆公主天真的回答:“父皇肯定会好的,乖乖吃药就会好的。” 这句稚气未脱的话,触动了朱元璋内心深处的柔软,他在这一刻,他感性的一面是占据了上风的。 不由的,他想到了自己这个女儿,张美人也是在殉葬名单之中的,可是看到自己这个小女儿,朱元璋也对她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她还小,如果没有了母亲,日后又该怎么办?朱元璋最终决定,将张美人从殉葬名单中移除。 那时候虽然密诏还没有下达,但是众位嫔妃还是知道自己的命运的,得知自己不用再殉葬之后,张美人也是十分庆幸。 只是虽然逃过了殉葬,可张美人的身体也不太好,在朱元璋去世之后没多久,张美人也郁郁而终。 宝庆公主得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疼爱,被当作女儿一样抚养,尽管朝廷上下暗流涌动,小公主仍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几年后,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建文帝下落不明,令人意外的是,朱棣夺得皇位后,对宝庆公主也十分疼爱。 朱棣为宝庆公主精心挑选了一位驸马,英俊非凡的赵辉,公主出嫁那天,嫁妆十分丰厚,太子亲自牵马送行,场面极为风光。 殉葬的制度也是一度十分盛行,一直到1464年,英宗颁布诏书:“殉葬之制,有违天理人伦,自今以后,凡我子民,不得效仿。” 朱元璋一生铁血治国,却在生命最后时刻因幼女的一句话改变主意,帝王复杂人性中的温情一面也悄然浮现。 主要信源:《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九十八》
1380年,朱元璋悄悄摸进御史韩宜可的家。一推门,就看到穿着补丁棉袄的孩子,家徒
【12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