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次方根公式面前,雷达直径带来的影响没有你想象的严重。 公开数据显示阵风的RBE2-AA雷达有868个组件,J-10的雷达有1200个氮化镓组件。即使J-10的单一组件功率比阵风的雷达组件高出50%,J-10雷达的总功率也只是RBE2雷达的2倍,如果套用四次方根公式,则对于相同雷达截面积的目标来说,J-10雷达的探测距离高于阵风雷达20%。这里J-10雷达的性能我没有确切参数,暂且按照对于1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是200公里计算,那么阵风的探测距离就是166公里。 但是硬币总有反正面,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J-10的大机头同时也会导致其RCS要高于阵风战斗机。已知阵风战斗机正面RCS大约为1平方米,那么J-10C的RCS可能达到1.5平方米。在考虑这一点后,阵风对J-10C的探测距离是184公里,J-10C对阵风的探测距离是200公里,二者差距进一步缩小。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当年J-11去泰国参加模拟空战,在中距被JAS-39打的满地找牙,最根本的原因是虽然J-11雷达的探测距离优于JAS-39,但是JAS-39凭借其较小的雷达截面积却能率先发现J-11。所以在阵风与J-10C的迎头空战中,如果没有预警机提供额外支持,可以认为二者同时发现彼此。而如果双方都有预警机并且性能相当,J-10C反而会被更早的发现。 还有一个实际情况容易被忽略。所有靠堆功率增加探测距离的方式,对雷达告警器同样十分友好。如果雷达告警器的灵敏度相当,阵风和J-10C同时开雷达迎头飞行,那么一定是阵风的雷达告警器先响。 综上所述,单纯根据J-10的雷达性格更优就判断出在与阵风作战时具有先敌发现的优势是非常片面的。至于5.7空战的结果,我也早就分析过,属于战术胜利而不是兵器胜利。J-10C在预警机的引导下,在阵风战斗机返航的必经之路上,从侧面进行了截击。这就好像你躲在暗处给了特种兵一记闷棍,并不能证明你自身的强大。
24架苏-35该怎么处理,现在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咱们空军手里的这批苏-35战斗
【4评论】【1点赞】
卷卷大叔
最后一句话体现了作者的强词夺理和死鸭子嘴硬,这是打仗,大家拉家伙出来真刀真枪拼,战术也好武器也好都属于打仗的一部分,你看看你说的这叫啥话,要是你是特种兵,你在自己城市吃个宵夜,回家途中被小混混敲闷棍,那确实不能证明小混混比特种兵厉害,但是你是在战场上死了,不管你是被狙击,还是被偷袭,你输了就是输了,证明你的部队策略不行,你的战术不行,你的防御也不行,你就是不够敌人强大,你搁这混淆概念是体现什么智商?难道打完仗还要大家再打个嘴仗说我是输了但我只是啥啥啥问题,我还是比你强大的?哈哈哈哈,作者是印度的吧[得瑟]
用户10xxx59 回复 08-28 06:51
他好歹也用了一些数据及计算概率来分析问题了,你倒是也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来驳斥呀。
漯豫川成 回复 用户10xxx59 08-28 08:15
3:0 2:0 1:0 共计6:0
DCDC
看到没,这就是为什么一知半解比无知更糟糕
用户12xxx34
小编忘了J10CE的DSI鼓包和弯曲进气道可以遮挡大部分的发动机叶片
熊二的老大
小编,你的数据不对啊。J10C的RCS是0.5平米,比阵风低。
清风
小编放屁,不懂装懂的乱放屁。
君事好
作者是书呆子,不懂兵法,不会打仗
雨夜星空
[抠鼻]又是一个自以为是的蠢货
海边漫步
人才啊,什么返航的必经之地,什么侧面给一记闷棍,特么的阵风机身有前后报警感应器的,P15飞行到了一个距离就会有报警,没报警就被击落说明阵风随时能被击落,和前面说的一堆堆东西没有关系了。
用户13xxx08
这些东西,跟印度人说去,跟美国人说去[滑稽笑]
用户17xxx31
怎么知道返航的必经之路?阵风被在180公里的距离上被击落那么锁定距离是多少?雷达反射面积是机头大小决定的?
用户10xxx68
氮化镓啊,法国有没有都是个问题
用户17xxx31
听特没普说J10打下3架阵风,我不信,我跟他说安排一下,请小便再看一次
阿飞
🎣
挠挠
小编喜欢拼刺刀
果子狸
作者的一切推理都是建立在所有“氮化镓组件”都是一样性能的基础上。众所周知,机械雷达时代,同样重量的美式雷达比俄式雷达探测距离远。现在用相控阵雷达,各国的也是有区别的,同样还是俄罗斯的最低。作者故意忽略了歼10C的雷达和阵风雷达公开宣称的探测距离,套用自己的“公平”计算方法,在中国法国自己的资料里,阵风的探测距离远低于中国(毕竟中国是全球相控阵雷达应用最广泛的国家,有农民用来探测野猪的,也有医院用来做相控阵CT的)。作者举的例子歼11(中国进口的SU27国内的称呼)与鹰狮的演习,俄式雷达是短板啊,同样说明不同国家的雷达质量不同。中国之所以与鹰狮演习,就是为了找出短板,用雷达比拼。就像美国F35与阵风演习玩狗斗,F35用短板与阵风比拼,而不用隐身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