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宣布了 8月25日,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在布达佩斯AFCA论坛开

流水梦寒月影 2025-08-27 00:15:04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宣布了 8月25日,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在布达佩斯AFCA论坛开幕式上直言:“与中国合作不是可选项,而是欧洲企业生存的必选项!”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看看匈牙利这些年跟中国合作尝到的甜头就知道了。在欧洲不少国家还在对和中国合作犹豫不决的时候,匈牙利早就靠着务实的选择,让经济实实在在地受益,尤其是在新能源、制造业这些关键领域,中国投资带来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要说最直观的,就是经济数据的增长。2024年,中匈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16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1.4%,中国不仅是匈牙利在欧盟之外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这在欧洲国家里可不常见。 更重要的是投资,2024年匈牙利吸引的新增投资里,有52.8亿欧元来自中国,占了全年新增投资总额的一半还多,也就是说,匈牙利每引进10欧元的外资,就有5欧元来自中国企业。这种力度的合作,直接让匈牙利在欧洲经济整体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保住了不少就业岗位,也撑起了经济增长的底气。 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最能说明问题。现在全球都在搞绿色转型,汽车电动化是大趋势,匈牙利原本就有不错的汽车制造基础,全球前二十大汽车制造商里有十多家都在匈牙利有工厂。 中国企业看准了这个机会,纷纷来这里投资建厂,宁德时代在德布勒森的电池工厂就是个典型例子,这项目建成后会成为欧洲产能最大的电池工厂之一。 不止宁德时代,比亚迪早在2017年就在匈牙利北部的科马罗姆建了电动大巴工厂,这是比亚迪在欧洲的第一座电动车工厂,后来又在塞格德市建了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蔚来也在比奥托尔巴吉建了欧洲的充电产品制造和研发中心。 这些工厂可不是简单的组装车间,带来的是全套的先进制造工艺和自动化生产线,当地工人跟着学技术,不少人从普通操作工变成了管理人员,收入也跟着提高。 不光是汽车和电池,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企业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国家电投在匈牙利建的光伏电站已经成了当地的标杆,比如Tokaj197兆瓦光伏项目,用的平单轴跟踪支架比普通支架能多发电不少,首批并网的电站每年就能减少9.5万吨碳排放。 中机公司承建的考波什堡光伏电站更厉害,2021年投运以来,每年发电量超过1.4亿千瓦时,能节约4.5万吨标准煤,减排12万吨二氧化碳。 这些项目不光给匈牙利带来了清洁电力,还帮着优化了能源结构,要知道欧洲能源价格波动大,多来点稳定的太阳能发电,老百姓用电成本都能降一降。 物流通道的畅通也帮了大忙。重庆到布达佩斯的中欧班列早就实现了常态化运行,从2016年合作开始到2024年9月,累计运了1.75万标箱的货物,货值超过100亿元。 这些班列拉的可不是普通货物,有通讯设备、电子信息产品、家用电器,还有工业机械零件和日用品,把中国的优质商品高效送到欧洲,也把匈牙利的特色产品运到中国市场。 布达佩斯机场现在已经成了欧洲第二大电商进口口岸,中国电商货物进欧洲,这里是主要的集散地,物流快了,企业做生意的成本就低了,消费者也能更快拿到来自中国的商品。 这种合作模式让匈牙利在欧洲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但实实在在的利益摆在那里。要知道,欧盟对外部投资尤其是中国投资的审查越来越严,不少国家因为政治顾虑,错过了不少发展机会。 但匈牙利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只要是对本国经济有利的合作就该推进,甚至在欧盟内部为中资项目辩护,通过调整国内法律来配合合作需求。比如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项目,从谈判到落地都很顺利,就是因为匈牙利政府提供了稳定的政策支持和安全保障,让企业敢放心投钱。 当然,这种合作也不是没有挑战。欧盟的审查压力一直存在,有些国家对匈牙利的做法说三道四,觉得它破坏了欧盟的“团结”。但匈牙利很清楚自己的需求,他们需要外资和技术来升级产业,中国企业需要欧洲市场和本地化生产,双方一拍即合。 为了应对外部压力,匈牙利也在推动合作的本土化,比如雇佣大量本地员工,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光伏电站建设时还特意请园林专家做生态规划,减少对土地的影响,这样既保证了项目质量,又赢得了当地民众的支持。 2025年,中匈合作还有新动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访问匈牙利的时候,双方就提到要高质量完成匈塞铁路这样的标志性项目,还要深化绿色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这些领域的合作。 这意味着除了现在的新能源和制造业,未来还会有更多领域的合作开花结果。匈牙利也在借着这种合作,从单纯的“引进来”转向“走出去”,把自己的食品、医药等特色产品推向中国市场,贸易结构越来越均衡。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流水梦寒月影

流水梦寒月影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