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30岁事业有成的梁启超和17岁的黄花大闺女王桂荃同房,大汗淋漓过后,

霜月映寒潭幽 2025-08-26 18:22:24

1903年,30岁事业有成的梁启超和17岁的黄花大闺女王桂荃同房,大汗淋漓过后,梁启超突然严肃地说道:“我是一夫一妻制的倡导者,这辈子只有一个妻子便是李蕙仙,而你只能是丫头,生下的孩子也不能喊你娘!”话音刚落,一个女子便推门而入,王桂荃大惊,连忙穿上衣服跑了出去…… 梁启超这人,1873年出生在广东新会一个半农半读的家里,从小就聪明,九岁能写千字文,十二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简直是乡里头的传奇小子。他早年跟康有为学经世致用,投身维新变法,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后逃到日本,办报纸写文章,推君主立宪,影响一大批知识分子。回国后,他混迹政坛,当过司法总长、财政总长,反对袁世凯称帝,发起护国运动,忙得脚不沾地。可这家伙嘴上喊一夫一妻制,家里却不老实,娶了李蕙仙还收了王桂荃当妾,却不给人家名分,典型说一套做一套。李蕙仙呢,1869年生在北京官宦家,父亲是顺天府尹,堂兄李端棻是礼部尚书,1891年经李端棻撮合嫁给19岁的梁启超,她比梁大四岁,婚后操持家务,但身体弱,生孩子时总出问题。她生了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三个娃,前头还有个儿子早夭。 王桂荃原名叫王来喜,1886年生在四川广元穷苦人家,刚出生妈就没了,五岁爸也病死,继母把她卖给人贩子,转手四次,十岁落到李家。李蕙仙见她可怜,留她当贴身丫鬟,教她识字,改名桂荃,取桂花香的意思。1891年李蕙仙嫁梁家,王桂荃跟着过去,帮着管钥匙、理家当,梁启超写书累了,她端羹汤添茶水,渐渐成了家里离不开的人。李蕙仙见梁家子嗣薄,梁思成小时候病怏怏的,就拉王桂荃的手,问她愿不愿帮梁家传宗接代,王桂荃低头同意了。这事搁现在看,挺不公平,王桂荃从小颠沛流离,好不容易安稳点,却被推到这种位置上。梁启超表面上推新思想,私下里还是旧习气重,利用丫鬟身份占便宜,却不承认她地位。资料显示,梁启超在信里提到王桂荃时,总叫“王姑娘”或“王姨”,就是不愿公开。李蕙仙身体不好,生育艰难,王桂荃成了实际上的生育工具,但梁家上下对她还算尊重,她聪明,学日语快,在日本流亡时帮着对外联络。 1903年那事,是梁启超家庭矛盾的爆发点。他30岁,正事业高峰,从日本回国定居北京,推新政写文章,影响力大。可李蕙仙担心子嗣,她自己生了梁思顺和梁思成后,觉得不够旺盛,就主动安排王桂荃跟梁启超圆房。梁启超嘴硬,坚持自己是改革先锋,不能带头纳妾,但最后还是同意了。王桂荃17岁,刚成年,就这么被卷进去。事后梁启超强调一夫一妻,只认李蕙仙,王桂荃只能当丫鬟,孩子生了也得喊李蕙仙妈。正说着,李蕙仙推门进来,王桂荃吓坏了,赶紧跑掉。这不是浪漫故事,而是旧时代女性地位低的写照。王桂荃咽下委屈,继续操持家务,她生了六个孩子: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加上李蕙仙的三个,共九个。梁启超在家书里说,王桂荃是家庭重要人物,但对外从不承认她夫人身份。 孩子们喊李蕙仙妈,叫王桂荃王姨或娘,她教育孩子时总护着他们,比如梁思成挨打,她挡在前面。梁启超忙政治,王桂荃管后院,梁家在日本流亡时,她学日语帮联络,1915年梁启超反袁世凯逃亡,她冒险传消息。说白了,王桂荃是梁家支柱,但梁启超自私,只顾名声,不给名分,让她一辈子低人一等。历史资料证实,梁启超1899年在夏威夷还爱上何蕙珍,想娶她,但怕坏名声才作罢。这事暴露他双标,一夫一妻喊得响,实际旧习难改。王桂荃没文化,但聪明,边带孩子边学认字,能记账写信,支持梁启超事业,却换来无名无分。梁家子嗣兴旺,多亏她,但她地位尴尬,梁启超在家信中避讳她,孩子们私下喊娘,公开喊姨。这反映旧中国女性命运,丫鬟出身就注定被利用。李蕙仙1924年死于乳腺癌,享年55岁,她生前管教严,王桂荃补柔和一面。梁启超1929年肾病去世,56岁,临终把九个孩子托付王桂荃,说苦了她,可这话说晚了。

0 阅读:54
霜月映寒潭幽

霜月映寒潭幽

霜月映寒潭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