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人,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宣讲红岩精神,一次在他的宣讲活动中,有人问道:“现在

文史充点站 2025-08-26 12:26:07

有一位老人,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宣讲红岩精神,一次在他的宣讲活动中,有人问道:“现在还讲这个干嘛?”老人崩溃大哭。 山东东营的一个社区会议室里,夏吉演正在给几十位居民讲红岩故事。讲到父亲在监狱里被折磨的情节时,台下一个年轻人小声嘀咕:“现在还有人听这些老古董的事?” 老人瞬间停下来,眼圈红了:“你们现在吃得好穿得暖,开上小汽车了,就忘了这些是怎么来的?”声音有些颤抖,台下安静得只能听见空调的嗡嗡声。 这样的场面,夏吉演这些年遇到过不少,从2009年开始义务宣讲红岩精神,他已经讲了1200多场,听众超过20万人次。 1948年6月的一个夜晚,2岁的夏吉演正在睡觉,突然被一阵踢门声惊醒,几个穿中山装的人闯进家里,不由分说就给父亲戴上手铐。 父亲夏惠禄是华蓥山游击队的党支部书记,被叛徒出卖了,那些人拖着父亲往外走,夏吉演和姐姐哭着抱住父亲的腿不放。 一个特务一脚把兄妹俩踢开,夏吉演的额头撞在门框上,鲜血直流,这是他对父亲最后的记忆——被推搡着消失在黑夜里的背影。 父亲被抓走后,母亲整日以泪洗面,身体越来越差,6岁的夏吉演要踩着小板凳给母亲煮药,还得照顾年幼的妹妹。 1965年征兵时,19岁的夏吉演本来不想报名,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他觉得自己走了母亲怎么办。 母亲从枕头下摸出一张已经发黄的纸,那是父亲在渣滓洞监狱里用草纸写的诀别信,纸上歪歪斜斜写着:“带好孩子,踏着我们的足迹为社会主义奋斗到底。” “这是你爹给咱家留下的路,你得接着走。”母亲说完这句话,眼泪又流了下来。 就这样,夏吉演穿上了军装,后来转业到胜利油田,一干就是40年,本以为这辈子就在石油战线上老去,没想到一次重庆之行改变了他的下半生。 2009年,夏吉演受邀参加重庆“11·27”烈士殉难60周年纪念活动,在渣滓洞监狱,他找到了父亲曾经关押的牢房。 二楼四号监室,他摸着墙上的铁镣,仿佛还能感受到父亲的体温,讲解员介绍说,这里的革命者临刑前写下了《狱中八条》,被称为“穿越时空的政治嘱托”。 《狱中八条》里有一条让夏吉演印象深刻:“防止领导成员腐化。”这些即将赴死的人,想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怎样让党永远保持先进性。 当天晚上夏吉演在宾馆里失眠了,他想起父亲那张诀别信,想起母亲颤抖的手,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些故事讲出来。 退休后夏吉演办了个“红岩魂展厅”,没钱买专业设备,他就用废铁链做道具,找来旧囚服当展品。 普通话不标准怎么办?他对着镜子练发音,录下来反复听,有时候为了一个故事的细节,他要查阅好几本史料。 从油田的车间到大学的讲堂,从社区广场到幼儿园教室,夏吉演的脚步遍及山东各地,在广安中学,一万多名学生听他讲完后起立鼓掌。 在东营职业学院,一个学生听完后对他说:“课本里的小萝卜头,突然在我眼前活了起来。”那一刻,夏吉演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但也有让他难过的时候,一次在小学宣讲,他问孩子们知不知道小萝卜头的故事,大半孩子摇头说不知道。 夏吉演拿出一张照片,是父亲和小萝卜头在狱中的合影,照片里的小萝卜头瘦得皮包骨头,书包是用囚衣布头缝的,铅笔头只有指甲盖那么长。 “这个孩子9岁就被杀害了,他从来没用过像你们这样的新书包,没吃过像你们这样的营养餐。”夏吉演指着孩子们说,“你们今天书包里装的是谁的命换来的?” 14年来,夏吉演的宣讲影响了很多人,80后石油工人王锐受他感染,也成了义务讲解员,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聘请他为特聘宣讲员。 但夏吉演最担心的还是年轻人对这些故事越来越陌生,他经常说一句话:“忘记历史,人心就会生锈。”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坚持讲这些“老掉牙”的故事,他总是反问:“你知道你现在住的房子、开的车、吃的饭是怎么来的吗?” 如今夏吉演身体不如以前,但他说只要还能站着,就要把这些故事讲下去。“不是为了让大家都去当烈士,而是希望大家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当你坐在空调房里点外卖的时候,是否想过这份“寻常”从何而来?当你抱怨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是否想过有人为了你能抱怨而献出了生命?   信源:南岸发布 红岩周刊|永不退休的红岩精神义务宣讲员

0 阅读:13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