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慌了!西方更瞒不住了! 85 种语言!这次阅兵活动将使用 85 种语言向全球转播纪念大会和阅兵盛况,要让全世界人民直接看见中国的强大 。 要知道,联合国官方语言也才 6 种,85 种语言几乎覆盖了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母语,从欧洲的塞尔维亚语、非洲的斯瓦希里语,到美洲的印第安诸语言、亚洲的老挝语,连很多小众语种都被纳入其中。 这种规模的多语言转播,不是简单的 “翻译”,而是特意搭建了一套覆盖五大洲的传播网络,就是为了绕开西方媒体的 “中间转述”,让不同地区的人都能第一时间看到最真实的现场,不用再听别人添油加醋的解读。 能支撑起这样庞大的多语言转播工程,离不开总台 CGTN 多年搭建的全球传播体系。 根据公开信息,CGTN 目前拥有 7 亿电视用户,新媒体平台粉丝量突破 6 亿,更与全球 4700 多家主流媒体建立了合作关系 。 在非洲,它通过当地合作伙伴的电视台,让 20 多个国家的观众能同步收看;在欧洲,不少家庭通过卫星电视就能直接接收其信号;即便在太平洋上的小岛国,也能通过专属的信号传输渠道获取直播内容。 这次转播,这些资源被全面激活:东南亚观众可以通过当地电视台的双语解说理解装备展示细节,中东网友能在新媒体平台刷到实时更新的阅兵片段,拉美民众则能在合作报纸上看到直播图文报道。 这种 “无死角” 的传播布局,就是要打破西方长期掌控的国际舆论话语权,让中国声音直接抵达更多普通人。 而转播内容里,最让外界关注的,无疑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国防装备。 国防部此前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 “始终稳步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这次亮相的装备正是这一成果的直观体现。 从信息化主战坦克到新型防空导弹系统,从隐身战机梯队到先进舰载装备,每一款都标注着 “中国造”。 比如国产隐身战机,不仅具备高机动性,还搭载了自主研发的航电系统;远程火箭炮则实现了射程与精度的双重突破,能适应不同作战场景。 这些装备不是实验室里的 “样品”,而是经过实战化训练检验的 “实战利器”,它们的亮相,清晰展现出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完整产业链:从核心零部件制造到整体系统集成,从材料研发到性能测试,全程不依赖外部技术,这正是中国国防实力的底气所在。 与此同时,纪念活动中对二战历史的回顾,更是直接戳中了日本和部分西方势力的 “敏感神经”。 历史档案早已明确记载,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造成数千万中国军民伤亡,掠夺的战略资源、犯下的战争暴行,有大量幸存者证词、影像资料和文献可佐证。 但长期以来,部分西方媒体刻意淡化这段历史,甚至配合日本右翼势力美化其 “战后发展”,试图让世人遗忘侵略真相。 这次通过 85 种语言向全球转播时提及这段历史,不是为了煽动仇恨,而是为了让更多国家的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战争的残酷本质。 比如在欧洲,很多年轻人通过直播第一次知道日本曾在中国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在非洲,有观众看完历史片段后留言 “不能忘记任何国家遭受的侵略苦难”,这种直接的历史传递,让西方试图掩盖的真相无处遁形。 对日本而言,这样的多语言转播让其长期以来的历史态度暴露在全球视野下 。 一边试图模糊侵略历史,一边在军事上寻求突破,而直播中展示的中国国防实力,更让其 “以邻为壑” 的心思难以得逞。 对西方来说,这次转播打破了他们对中国的 “叙事垄断”:过去他们总把中国国防建设抹黑成 “地区威胁”,但直播里反复强调的 “和平发展” 理念、清晰展示的防御性装备,让更多人看清中国国防建设的本质 。 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守护国家主权与人民安全。有欧洲媒体在转播后不得不承认,“中国展示的实力,更多是为了拥有不被欺负的底气”。 实际上,这次 85 种语言的转播,本质上是一次平等的国际对话。中国没有选择用单一语言 “输出”,而是用 85 种语言 “倾听” 不同地区的声音,同时让不同地区的人听到中国的真实想法。 国防实力的展示,是为了让世界相信中国有能力维护和平;历史记忆的传递,是为了与全球共同守护和平底线。这种 “不回避、不夸大” 的态度,恰恰让西方的抹黑言论失去了市场 。 毕竟,当 85 种语言传递的事实摆在眼前,任何添油加醋的解读,都显得苍白无力。 信源: 阅兵式将以85种语言向全球转播——奔流新闻 85种语言全球转播!九三阅兵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新型武器将亮相——国际闻李星
日本慌了!西方更瞒不住了! 85种语言!这次阅兵活动将使用85种语言向全球
有意义的旅行
2025-08-26 12:04: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