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李在明抵达机场时,迎接他的仅有两人,这一接待规格相较于通常的国家元首而言要低。这种低规格接待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韩国总统李在明的专机降落在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舱门开启,走下舷梯的他只见到两名美方人员上前迎接。 一位是国务院礼宾司副司长,另一位是韩裔美军上校。整个欢迎仪式仅持续几分钟,美军上校赠送一枚纪念币后便匆匆结束。 这与2008年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访美时小布什总统亲赴机场迎接的场面形成刺眼对比,甚至与近期普京访美时特朗普亲自接机、同乘专车的礼遇也天差地别。 这种刻意的低调被韩国媒体普遍解读为“外交下马威”,背后折射出韩美关系的深层变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在明此行打破了韩国总统上任后必先访美的外交惯例,反而先飞抵日本与首相石破茂会谈,双方发表了17年来首次韩日首脑联合公报,之后才转赴美国。 这一反常路径安排被普遍认为具有双重目的:一是向美国传递“韩国并非被动接受者”的信号,二是借日本经验应对特朗普难以预测的谈判风格。 正如李在明在专机记者会上透露,石破茂提供了“与美国谈判的建议”,暗示两国试图协调立场以对冲美国压力。 美方的冷淡接待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特朗普政府“交易型同盟”思维的延续。经济上,尽管韩国已承诺对美投资3500亿美元并采购1000亿美元能源产品。 美方仍在峰会前突然加码,要求将协议“文件化”——即明确资金用途、时间表及美方对90%资金流向的控制权,甚至威胁“无新成果则取消会谈”。 安全上,美国要求韩国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更关键的是推动“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意图将2.9万驻韩美军行动范围扩展至台海、南海等区域,使韩国被动卷入大国冲突。 李在明在赴美途中直言“难以同意”,因这等同于让韩国以牺牲安全自主为代价,为美国印太战略“扛雷”。 面对压力,李在明政府正尝试“多边平衡术”。就在访美同日,韩国派出由前国会议长朴炳锡领衔的特使团访华。 成员包括执政党“中国通”议员及前总统卢泰愚之子,时间特意选在中韩建交33周年纪念日。李在明在东京接受日媒采访时也强调,强化韩美日协作的同时需“管理好与中朝俄关系,避免恶化”。 这种策略反映韩国的现实考量:中国不仅是其最大贸易伙伴,更是90%新能源电池材料、半导体原料的供应方; 而RCEP框架下中韩在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新领域的合作空间仍在扩大。冷清的机场迎接仪式,恰如韩美关系现状的隐喻。 美国试图以“最低礼遇”迫使韩国接受单边要求,却忽略了一个关键变化:韩国正从“安全附庸”转向“战略自主”。 李在明在专机上公开拒绝美方军事要求,又借日美矛盾寻求议价空间,再以同步访华传递外交独立性,均显示韩国拒绝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正如那枚美军上校赠予的纪念币——看似轻描淡写,却成为韩国外交转向的历史注脚:当盟友试图用轻视施压时,反而加速了对方挣脱束缚的决心。 参考资料:美国女官员全程戴着墨镜在机场迎接李在明,韩国网友不满:没礼貌!韩国国威呢? 2025-08-25 22:21·金羊网
韩国的李在明抵达机场时,迎接他的仅有两人,这一接待规格相较于通常的国家元首而言要
观今言史啊
2025-08-26 11:24:55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