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速报:大陆惊见"间谍鱼"深藏海底,长期执行「窃密任务」。这些看似普通

有意义的旅行 2025-08-26 09:39:49

最新国际速报:大陆惊见 "间谍鱼" 深藏海底,长期执行「窃密任务」。这些看似普通的水下装置,最近频繁出现在中国沿海渔民的渔网中,它们外形或像废弃渔具,或似科研设备。 实则是境外情报单位精心设计的窃密工具,专门针对中国沿海水文数据、舰艇活动展开长期监控,背后藏着一场隐蔽的深海情报战。 渔民们的发现,是这场无声较量的第一个信号。江苏连云港渔民张小子收网时,曾捞起一个刻着外文的球形物体,表面布满细小接口。 浙江舟山的程利松在放流网时,钩住过一个碗口粗的圆柱体,一端连浮球,一端拖着重达十几斤的线缆。 起初他们以为是海洋垃圾,直到想起国家安全部门的宣传,才意识到不对劲,第一时间联系了相关单位。 这些被渔民称为 "间谍鱼" 的装置,经专家拆解鉴定,核心部件竟是航空声呐浮标: 体积只有篮球大小,重量不到 10 公斤,却能通过内部传感器捕捉水下声波,再用无线电将数据传回反潜系统,精准定位潜艇轨迹。 这种声呐浮标的隐蔽性远超想象。它投放后会自动充气漂浮,外壳涂有防腐蚀涂层,表面甚至印着 "海洋观测设备" 的中文标识,试图伪装成科研仪器。 但剖开外壳就能看到,里面除了声呐传感器,还有定位模块和加密通信芯片,能在海里潜伏数月,持续记录水温、盐度、海流速度等数据。 这些看似普通的海洋信息,一旦与舰艇活动轨迹结合,就能推算出潜艇的航行规律、隐蔽路线,甚至影响水下导弹的发射精度。 专家直言,这类装置收集的数据,直接关系到海军的战术部署安全,相当于在我国沿海布下了 "水下眼睛"。 除了声呐浮标,另一种 "间谍鱼" 更难察觉 —— 波浪滑翔机。 它靠海浪起伏的动能驱动,甲板上的太阳能板供电,能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沿着预设航线巡航上千公里。 2025 年 4 月,山东一位渔民曾捞起过一台,其机身集成了 8 个传感器,不仅能测水文,还能捕捉舰艇的电磁信号。 更危险的是,它具备自动规避功能,一旦发现有船只靠近,会立即下潜或改变航向,很难被追踪。 国家安全部门调查发现,这类滑翔机的控制信号,大多指向境外的军事卫星,背后操作方正是以美国为首的情报机构。 境外势力为了让 "间谍鱼" 发挥作用,还会设下伪装陷阱。有些装置上贴着 "不含贵重金属,请勿打捞" 的标签。 甚至内置简易浮力装置,一旦被渔民发现,会自动释放信号干扰,误导其以为只是普通设备。 但实际上,这些装置的回收价值极高,境外情报机构曾多次安排人员在沿海徘徊,试图回收或销毁被渔民捕获的设备。 2025 年的那起案例中,渔民老陈捞到 "间谍鱼" 后,境外间谍刘某就曾伪装成水产收购商,多次上门打探。 结果被早已布控的国家安全机关抓获,顺藤摸瓜捣毁了一个潜伏多年的情报网络。 为什么这些 "间谍鱼" 会集中出现在中国沿海?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海洋战略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随着海军活动范围的扩大、深海资源开发的推进,沿海水域的水文数据、舰艇动向,成了境外势力觊觎的核心情报。 美国国防部 2024 年的报告中就提到,要 "强化对印太地区水下域的监控",而 "间谍鱼" 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工具。 它们不仅能为反潜行动提供支持,还能监控海上能源运输通道,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面对这种隐蔽威胁,渔民成了重要的 "海上哨兵"。国家安全部门多年来持续在沿海渔村开展宣传,通过讲座、短视频等方式。 教渔民识别 "间谍鱼" 的特征:比如是否有不明标识、是否带有通信天线、是否有异常的线缆结构。 截至 2025 年,全国已有近千名渔民因及时上报可疑装置获得表彰,他们提供的设备,为专家破解境外窃密技术、制定反制措施提供了关键依据。 现在,不少渔村还成立了志愿巡逻队,渔民出海时会特意留意海面异常,一旦发现 "间谍鱼",就用专用设备记录位置,再联系相关部门。 军事专家曹卫东强调,深海情报战早已不是秘密,"间谍鱼" 的出现,意味着境外势力的窃密手段正在向隐蔽化、智能化发展。 应对这种威胁,既需要技术层面的反制 —— 比如研发干扰声呐信号的设备,也需要公众的警惕。 每一个被渔民捕获的 "间谍鱼",都是切断境外情报链条的重要一环。守护我国的蓝色国土,不只是军队的责任。 信源: 深海藏“谍”!我国渔民多次捞到“间谍鱼”,军事专家:“立即报告——网易 渔民老陈,立功了!——澎湃新闻

0 阅读:114

评论列表

老框

老框

2
2025-08-26 13:03

印有中文标识真是狡猾狡猾滴!让人难辨真假啊……

有意义的旅行

有意义的旅行

有意义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