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为俄罗斯航母大修提供了关键帮助,否则没有出海机会。 “库兹涅佐夫海军

古凌国际 2025-08-25 17:59:42

美媒:中国为俄罗斯航母大修提供了关键帮助,否则没有出海机会。 “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是苏联晚期遗留下来的重要遗产。 它在1982年正式开工建造,1991年服役进入苏联海军序列,但命运多舛——刚刚交付没多久,苏联便解体。 为了避免这艘当时唯一成型的航母落入他国之手,俄罗斯迅速将它从黑海造船厂转移至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北方舰队基地,这才算是“保住家底”。 自此以后,这艘航母就陷入了漫长的困境。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海军经费骤减,导致航母日常保养和舰载机训练均严重不足。 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库兹涅佐夫号几乎每隔几年就曝出事故:动力系统屡次故障,舰上电气设备老化引发火灾,甚至有水兵在操作过程中因设备缺陷而丧生。 舰载机在着舰过程中坠海的事件,更是成为它“带病航行”的典型写照。外界甚至将其形容为“一辆跑不动的老卡车”。 2016年,这艘老态龙钟的航母终于迎来了唯一一次实战部署——前往地中海支援叙利亚作战。按计划,它承担舰载机空袭任务,确实出动了数百架次战机,对地目标进行了密集轰炸。 但同时,它的窘态也暴露无遗:航行途中,舰体冒出滚滚黑烟,被西方媒体抓拍后大肆嘲讽。更尴尬的是,两架苏-33和米格-29K舰载机在任务中相继坠海。 虽然完成了作战任务,但这次远航几乎榨干了库兹涅佐夫号最后的战斗力。 战后不久,2017年,航母被送入船厂进行大修,原计划彻底翻新。然而意外接踵而至:2018年用于维修的浮动船坞突然沉没,数百吨重的起重机直接砸穿了航母甲板。 2019年,航母又发生严重火灾,造成多人死伤。随着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有限的军费几乎全部投入战场,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工程陷入停滞。 卫星影像显示,这艘航母多年停泊在港口外观几无变化,说明大修工程几乎处于半废弃状态。 在此背景下,有美国媒体报道“中国为库兹涅佐夫号维修提供了关键帮助”,这一说法引发外界关注。 报道的逻辑是:库兹涅佐夫号与中国的辽宁舰同属苏联1143.5型航母系列,前者是“兄长”,后者是“未完成的瓦良格号”。 中国在改造“辽宁舰”过程中确实解决了大量腐蚀修复、动力系统改造和舰载机起降适配等难题,因此具备一定技术储备。 不过,这种说法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也存在逻辑漏洞。俄罗斯历来重视军事技术独立,尤其是航母这种海军战略符号,不太可能将核心维修工作交由他国。 中国在21世纪20年代正忙于第三艘、第四艘国产航母的研发与测试,海军建设任务繁重,不大可能抽调力量修理一艘三十多年的旧舰。 外界普遍认为,美媒的言论更多是炒作,既有意突出中国在航母技术上的快速进步,也暗示俄罗斯海军能力衰退。 究其根本,库兹涅佐夫号的困境是国家综合国力与工业体系不足的缩影。 俄罗斯不仅缺乏稳定的军费支撑,而且当年负责建造航母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早已归属乌克兰,在俄乌关系恶化后,相关零部件和工艺链条更难以获得。 换言之,俄罗斯即便有意修复这艘航母,也面临资金、技术、产业链三重掣肘。 2024年底,俄罗斯多家媒体甚至报道称,国防部内部已在讨论彻底放弃库兹涅佐夫号的可能性。这意味着,这艘曾被寄予厚望的航母,很可能在未能恢复战力的情况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0 阅读:4
古凌国际

古凌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