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疑惑,西藏人口直到今天也没超过500万,为何却能在7世纪时建造如此庞大的布

古木过去 2025-08-25 10:22:21

很多人疑惑,西藏人口直到今天也没超过500万,为何却能在7世纪时建造如此庞大的布达拉宫?其实松赞干布631年修的宫殿已经在朗达玛主持二次禁佛运动时被改成养猪场了。 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下令建的,可建成没多久,拉萨贵族们因为宗教的冲突闹起来,直接冲进宫殿把里边的宝贝搬空。 后来的乱世更没给它喘气的机会,一场接一场的战争和内斗,宫殿渐渐成了一堆没人认领的废墟。到后来彻底被哄抢、拆砖取石,山头上基本没剩下啥正经房子,佛像也被埋进土里。 到了明朝末年,蒙古固始汗支持的格鲁派打败了各路势力,让西藏再一次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地方,拉萨也重新成为了西藏的心脏。 这时二世达赖迁居到了新建的甘丹颇章宫,权力中心开始慢慢变化。直到1645年,五世达赖觉得该有个能代表政权的新宫殿,决定就在旧宫遗址上重修布达拉宫。 地方选在三面环山、环抱着寺庙和拉萨老城区的红山,这块地方便于管理四方,也有人帮忙运输石料。 宫殿重修其实很难,从人手、物料到安全,每一步都靠着外部协助。蒙古部族和本地匠人一遍遍地在红山上搭砖砌瓦,白宫先立起来,后来又要往上叠加红宫,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难。 正好这时五世达赖离世,局势本来很容易乱套,可摄政大臣硬是把这个消息藏了十几年,工程才没落下。 眼看着工地实在撑不下去了,西藏方面开始向京城求援。康熙皇帝听说后,派了能工巧匠,还拨了钱,亲自插手保住了工程。红宫才算真正建好,宫殿的规模也一下子不一样了。 等到乾隆时期,还加上了大院子和防御措施,布达拉宫不再只是宗教用的地方,也成了抵御外侮、治理地方的指挥中心。 越到后来,宫殿用途越来越多,成了拉萨真正的天险,还能调动周边资源,保证宫殿和城市不至于被击垮。 1804年,宫殿终于定型。再往后经历了漫长风雨。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投入了大量力量和资金来保护和修缮布达拉宫,这期间不仅要保持原样,还要用上新技术和现代的管理办法。 工人一批批换着,不分民族,在宫殿上干了些年,把那些破损的墙壁和屋顶一点点修补,为它又续了一条命。 布达拉宫一路走来,不停地经历被毁、荒废,再到一砖一瓦地重新归来,这不是哪一个民族、哪一朝代就能单打独斗完成的,它的规模和意义都是大家一层一层垒起来的。 无论是七世纪的松赞干布第一次动工,还是明清蒙古汉地匠人一边筑墙一边守卫,最后到现代国家的大规模抢修,这中间经历的风霜和各种力量的纠葛,都写在现在这座宫殿里。 其实看布达拉宫的变化,就是看西藏的命运。人口不多没关系,只要有人心向一处、合力去做事,再了不起的建筑也能翻几次身。

0 阅读:2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