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发布了!首先先说一个规律吧,就是院士增选一般

芸霄记史 2025-08-23 13:22:27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发布了!首先先说一个规律吧,就是院士增选一般来说第一次来选的人不会选上(不排除个别特例),科协推荐的人选也希望渺茫。此外,谁在院士增选前造势、增加知名度、发表了顶级文章都是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一个人推荐和两个人推荐,有时候会影响结果,但不大,上一届两个人推荐的院士候选人最后当选率也不高。   每年这个时候都像一场暗中较劲的较量,今年,生物医学学部的竞争格外引人关注。像柴继杰,靠着在结构生物学上的杰出表现,外加名气很大的施一公和颜宁两位院士的推荐,成了不少人眼中的“稳当选”。   同一领域的其他竞争者,这次要突围就更难了,胡海岚在神经科学方向已经是浙江大学里的核心人物,再加上多年持续的高水平论文,她的名字也总是被放在热门里。   神经科学组内,薛天、罗敏敏和徐天乐这几位同样有一定机会,但普遍看来更大的可能还在胡海岚和薛天之间。   化学学部里,传统的顶尖院所扎堆,竞争同样紧张。胡金波带领的有机化学研究所,这两年在氟化学领域做得非常突出,不过去年刚有一名这个领域的新院士,所以今年胡金波再冲一把能不能拿下,还真说不准。   北大、化学所等老牌单位也不甘示弱,多位候选人进入名单,显示出这些老牌学府在化学领域的长期积累和学科底蕴。   说到数学口,复旦、清华、北大和中科院数学系统所几乎包揽了所有有力候选人。陈秀雄,凭借在几何分析领域这些年做出的成绩,加上席南华这样的大人物亲自推荐,是名单里很有分量的名字,数学圈子的“自家人推荐”规则,基本上就是四大天王格局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新成立的东方理工大学,今年也有两位老师进名单,西湖大学也有刚从海外归来的数学教授参选。虽然这些年轻高校现在还缺点资历,竞争力暂时有限,但这些名字已经证明,这些学校的科研“基本盘”开始站住脚了,新高校崭露头角,本身对学术界就是种新气象。   把镜头放大到其他方向,像交叉学科和植物专业里一样有新秀冒头,严建兵和瞿礼嘉在植物科研领域的努力,这几年逐步积累口碑,参评院士也显得顺理成章。于君则是颇有实力,但因为与主流学术圈联系不紧密,知名度代表了她晋级的难度。   医学组今年关注度很高,王拥军、周俭的名字出现在名单上并不让人意外。周俭在医学领域积累深厚数据和成果,业界不少人看好他能上位。   衰老研究领域的刘光慧,靠着一年多篇重量级论文和团队支持,今年也很值得被关注。田梅则靠着医工结合的背景,反映医学工程跨界的潜力。   看下来,院士增选的过程就是学科传统与新兴力量不断碰撞的结果,这些候选人的分布,背后反映出中国科研界正在经历着学术生态的新变迁。   你觉得今年名单中的哪几位能成功入选?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信源:2025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光明网

0 阅读:63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5

用户10xxx75

3
2025-08-23 22:17

靠名气评院士,是不是一种不正之风?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