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初恋情人牺牲于朝鲜战场,18岁女兵3天不吃不喝。55年后,她兑现当年的承诺,为了一生等不到的恋人,辗转数公里,寻找他的亲人…… 1928年3月20日清晨,武汉汉口余记里刑场薄雾笼罩。 28岁的夏明翰面对刽子手的屠刀,从容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血色宣言。而在赴死前夜,他用半截铅笔给妻子郑家钧写下绝笔信,字字滚烫:“红珠留作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这对革命伴侣的缘分始于长沙的工人运动。 1926年,湘绣女工郑家钧在掩护夏明翰领导人力车工人罢工时右臂中弹。 养伤期间,夏明翰常来探望,两人畅谈理想渐生情愫。 当时毛泽东见夏明翰洗衣便打趣:“该找个伴侣啦!郑家钧对你不是很好吗?”夏明翰连声应道:“家钧好!家钧好!” 农历九月初四,他们在清水塘四号简陋民房成婚。 何叔衡、李维汉等革命同志送来墨盒、茶壶等贺礼,更创作一副喜联调侃这对恋人——“世间唯有家均好,天下谁比明翰强”。新婚燕尔,两人与毛泽东夫妇同住望麓园一号院。 夏明翰一有空就教妻子识字,郑家钧回忆:“光是讲‘一’字,就讲了一个晚上。” 从阿拉伯数字到马列主义,这位聪慧女子迅速成长,后来能扮作名门闺秀与敌人周旋,成为丈夫的得力助手。 白色恐怖笼罩的1927年,夏家接连失去四位亲人:五弟夏明震在郴州就义,七弟夏明霹牺牲于衡阳,四妹夏明衡在长沙殉难,外甥邬依庄战死沙场。 夏明翰在报纸上愤然挥毫:“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 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郑家钧担忧丈夫安危含泪相劝,夏明翰却笑道:“成天躲着,革命能成功吗?” 赴湖北工作前夜,风雪交加。夏明翰将一颗红珠放在妻子掌心,吟出“我赠红珠如赠心,但愿君心似我心”的诗句。 这颗珠子原是准备镶戒指的,此刻却成了生死相托的信物。郑家钧顿时领悟:丈夫要她永怀红心忠于革命。 1928年3月18日,因叛徒出卖,夏明翰在武汉被捕。老虎凳、辣椒水、煤油灌喉……酷刑未能撬开他的嘴。在阴暗牢房,他咬破手指,用鲜血在给妻子的信上印下唇吻。 两天后,刽子手的枪声响起,他口中仍念着就义诗。 丈夫牺牲后,郑家钧改名夏芸为郑忆芸,带着女儿辗转长沙、郴州避难。 她白天黑夜纺纱糊盒,清贫度日却拒受组织照顾。 1949年,女儿考入武汉大学,后转读北京农业大学,成为有色金属专家,扎根江西深山勘探矿藏。夏芸常对子女说:“生活不能奢侈,要凭自己劳动生活。 ”2010年后,九江市某小区里,这位白发老人深居简出,邻居们无人知晓她是烈士后代。 夏明翰外孙张小谦近年参与红色家风座谈会时坦言:“外公的《就义诗》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时刻提醒我,无论何时都要坚守信仰,做个合格党员。”2023年清明,他在九江烈士纪念馆轻抚复制版红珠展品,玻璃柜里那颗褪色的珠子,映照出跨越世纪的赤诚。 郑家钧1950年赴汉阳鹦鹉洲凭吊时,曾赋诗告慰丈夫:“喜见今朝乾坤赤,英魂含笑看朝晖。”如今长江依旧奔流,鹦鹉洲已成滨江公园。 晨练的人们经过夏明翰雕像,总见鲜红党徽在塑像胸前熠熠生辉,宛如当年那颗永不褪色的红珠。 铁打的信仰流水的光阴,革命夫妻的誓言早已化作山河。夏明翰用生命点亮的火种,正在寻常巷陌的炊烟里代代相传。 信息来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英雄烈士谱丨夏明翰:就义感召“后来人”》 2.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夏明翰:誓将真理传人寰》 3. 陕西党建网《赤胆忠心为革命侠骨柔情英雄心——读夏明翰给妻子的遗书》 4. 七一网《嘱妻继承革命志》 5. 央广网《夏明翰与就义诗》*
1951年,初恋情人牺牲于朝鲜战场,18岁女兵3天不吃不喝。55年后,她兑现当年
海诚看趣事
2025-08-22 12:20:24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