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普京执政到最后,肯定会想办法跟美国搞好关系,甚至“倒向”美国,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他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这个说法的逻辑起点是俄罗斯的一个“老传统”:清算前任领导,从斯大林时代就这样,下场好的没几个,当年的叶利钦,就是怕自己下台后被整,才千挑万选了普京接班,并且让普京签了豁免令,保他安度晚年。 但现在轮到普京了,情况完全不同,他很难复制这套流程,找到一个绝对听话又能保他全家无忧的接班人,所以,网上很多人猜,普京的“B计划”就是:把家人和财富送到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美国。 这可不是说送就能送的“快递”,要想让美国愿意并能够接收和保护他的家人,普京现在就必须开始和美国“讲和”,注意,这里说的不是和整个西方(比如英法德),而是专门和美国做交易。 美国的算盘很简单,让俄罗斯既不至于崩溃也不够强大,如果俄罗斯完全融入欧洲,欧洲实力会过于膨胀,如果它被逼到绝境彻底倒向中国,就会形成让美国棘手的中俄联盟。 理想状态是控制俄乌冲突规模,最终以俄罗斯获得克里米亚和乌东部分领土收场,表面上保全了颜面实则国力受损,沦为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体。 这样十年后欧洲格局将趋于稳定,战争结束后的俄罗斯继续向欧洲、印度、日本出售油气维持经济运转,虽保持名义上的独立,但在经济和安全领域仍需仰仗美国,实质上形成对美依附关系。 那对中国有啥影响呢?关系会“退回”到俄乌战争之前,贸易该做还是做,但之前那种被战争逼出来的“背靠背”、“无上限”的过热关系会降温,俄罗斯不会再那么迫切地需要中国,对中国的态度也会回到以前那种又合作又有点防备的正常状态。 普京为了给家人找条安全的后路,晚年必须投靠美国 → 所以现在就要开始铺垫,缓和美俄关系 → 美国乐见其成,因为它本来就想要一个被削弱、又依赖美国的俄罗斯 → 最后,俄罗斯和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缓和,但和中国的关系会相对变冷一些。 这个说法听起来逻辑自洽,但我觉得把复杂的国际政治简化成了“宫斗剧”,可能想得太简单了。 第一,普京的人设不允许他这么做, 他花了二十年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硬汉、一个敢于对抗西方的英雄,如果在最后关头为了家人向美国低头,这等于亲手砸碎自己的神坛,他毕生经营的政治遗产会瞬间崩塌,这对他这种性格的人来说,可能比死还难受,俄罗斯的民族情绪也不会答应。 美国的承诺靠得住吗? 今天拜登答应保护你家人,明天特朗普上台,可能立马翻脸不认账,把身家性命寄托在美国变幻莫测的内政上,这风险太大了。 更何况,家人到了美国,不就成了“人质”吗?以后美国用他们来要挟普京或下一任俄罗斯政府,怎么办?这哪是安全,简直是自投罗网。 第三,中俄关系不是过家家, 说冷就冷,经过这次战争,俄罗斯已经看清了谁才是真正能帮它顶住西方压力的伙伴,它已经被西方彻底孤立,除了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它几乎没有其他战略选择,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关系,不是普京一个人说变就能变的,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工业体系,是俄罗斯生存下去的必需品。 普京当然在乎家人,但他更在乎权力和历史地位,他的选择会更倾向于在国内安排好一切,确保权力平稳交接,并让接班人绝对保证他家族的安全和地位,这比去求美国要靠谱得多。 国际政治是一场冷酷的象棋游戏,而不是温馨的家庭伦理剧,驱动国家走向的,永远是深层的利益计算和结构性矛盾,而不是领导人个人的那点家务事,普京这盘棋的最终结局,更可能取决于国内权力的稳固程度,而不是他为家人选择了哪个国外的避难所。
俄乌各退一步,特朗普如愿以偿,和谈地点选在中国?中方回应俄乌战争拖到今天,不是
【6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