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你也会?”上海,小男孩想买玩具,坐在地上哭闹,妈妈正打算妥协,谁知两个路过

星球拾光 2025-08-20 11:03:51

“这招你也会?”上海,小男孩想买玩具,坐在地上哭闹,妈妈正打算妥协,谁知两个路过的小姐姐直接坐在孩子身边,也跟着大哭起来!小孩一下子愣住了!网友:走小孩的路,让小孩无路可走!   上海街头的一家玩具店门口,空气里正弥漫着一场拉锯战的硝烟。   一个小男孩的脚尖死死抵着地面,胖乎乎的小手攥成拳头,突然“咚”地一声坐在地上,惊天动地的哭声瞬间炸开。   他的眼睛瞟着货架上的遥控汽车,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每一声抽泣都带着明确的目标,只要哭到妈妈妥协,那辆玩具汽车就能到手。   孩子妈妈站在三步开外,眉头拧成了疙瘩。   她的手在口袋里攥了又松,脚边的购物袋晃了晃,显然已经在心里盘算了无数次“要不就买了吧”。   就在她深吸一口气,准备迈步上前的瞬间,两个年轻姑娘停在了旁边。   “你看这小家伙,哭得还挺有节奏。”其中一个短发的姑娘笑着跟同伴嘀咕。   旁边长发的姑娘没说话,蹲下来盯着小男孩看了两秒,突然“噗通”一声盘腿坐下,紧接着就发出了比小男孩响亮三倍的哭声。   她的肩膀一抽一抽的,眼泪虽然没掉下来,那股委屈劲儿却学得惟妙惟肖。   短发姑娘愣了一下,也跟着坐下来加入“哭团”。   这下轮到小男孩傻眼了,他的哭声卡在喉咙里,鼻涕泡鼓了又破。   原本以为自己是这场戏的绝对主角,怎么突然冒出来两个抢戏的?   他眨巴着湿漉漉的眼睛,看看左边哭得“肝肠寸断”的小姐姐,又瞅瞅右边正用袖子抹“眼泪”的另一个,嘴巴张了半天,愣是没发出新的哭声。   长发姑娘瞥见他这副模样,哭腔突然拔高了八度,还故意往他身边挪了挪。   小男孩像是被烫到似的往旁边缩了缩,突然“腾”地爬起来,拍拍裤子上的灰,头也不回地扑向妈妈。   那架势,仿佛刚才坐在地上撒泼的是另一个人。 两个小姐姐见他跑了,对视一眼“噗嗤”笑出声,拍了拍裤子上的灰,转身消失在人群里。   后来孩子妈妈在网上说,当时自己都快被逼到墙角了,这俩素不相识的姑娘简直是天降救星。 有人说这是“用魔法打败魔法”,有人调侃“现在连哭都卷成这样了”。   最逗的是有网友脑补小男孩的心理活动:“本来想拿捏一下我妈,怎么杀出两个比我还会演的?”   其实细想一下,这事儿里藏着挺多门道。   平时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们要么急着讲道理,要么忍不住吼两句,要么就是叹着气妥协。   就像这次,小男孩早就摸准了妈妈心软的软肋,哭闹不过是达成目的的工具。   这俩小姐姐的聪明之处,就在于跳出了这种固定的应对模式。   她们既没说教也没指责,反而用孩子的逻辑陪他演了一场戏。   当哭闹不再是只有自己能使用的“武器”,小男孩反而瞬间清醒了,原来这种行为在别人眼里是这副模样。   这种方式其实暗合了心理学上的“镜像效应”。就像有时候大人吵架,突然有个人学自己说话的语气,气头说不定就消了大半。   孩子也是一样,当自己的行为被夸张地复制出来,他们会突然从当局者变成旁观者,反而能看清行为的荒唐。   现在很多家长都头疼孩子撒泼打滚,其实多半是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习惯。   就像视频里的妈妈,已经快要妥协,若是这次真买了,下次遇到想要的东西,小男孩说不定会哭得更凶。 当然,不是说所有孩子哭闹都得用这招。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有的可能吃软不吃硬,有的需要先安抚情绪。   但这事儿至少给了家长们一个提醒,教育孩子不一定非得板着脸讲大道理,偶尔换个思路,效果可能出奇地好。   就像那个上海街头的午后,没有谁输谁赢,只有一场啼笑皆非的插曲,和藏在笑声里的育儿智慧。 信息来源:掌闻视讯

0 阅读:228
星球拾光

星球拾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