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新婚3天的战士,奔赴老山战场壮烈牺牲,谁知,他的妻子竟改嫁给他的亲哥哥,可是,30年后,这个女人在祭拜丈夫时,竟然嚎啕大哭。 王长献是河南叶县人,1963年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靠几亩地养活一大家子。他排行老三,上头俩哥,下头弟妹,日子过得紧巴巴。大哥王长江腿有毛病,走路都费劲,二哥早早入赘别人家减轻负担。王长献从小就帮家里干活,18岁那年报名参军,进了边防部队。部队生活苦,但他适应得快,当了副班长,执行任务总冲在前头。谢玉花是本地姑娘,比他小点,通过熟人介绍认识,两人谈了几年对象。她家也不富裕,但她勤快,父母起初嫌王家穷,不太同意,后来她坚持才成了。1984年5月12日俩人结了婚,婚礼简单,就在村里老屋办的,亲戚凑热闹吃了顿饭。那时候边境形势紧张,王长献婚假没休完,就得回部队。 王长献赶到老山前线,部队在麻栗坡集结,参加收复八里河东山的战斗。他所在连队负责突击高地,战斗打响后,他冲在前面,掩护战友时中弹牺牲,年仅21岁。部队后来追记他三等功,遗体安葬在当地烈士陵园。消息传回家乡,谢玉花一下子就垮了,她几度想寻短见,但被家人救下。部队送来遗物和信,王长献在信里嘱托她,如果他回不来,就嫁给他大哥,帮着照顾家里人。谢玉花想了几天,同意了这事,因为王家没人顶梁柱,公婆老了,大哥残疾,弟妹小。她嫁过去后,就挑起全家担子。 谢玉花改嫁后,日子过得特别苦。她每天干农活,下地插秧,收割庄稼,挣工分养家。公婆身体不好,她得伺候他们吃喝拉撒,还得照顾王长江的病腿,经常去镇上抓药。家境穷,她有时卖血换钱,补贴家用。弟妹长大,她帮着教他们识字干活,后来张罗婚事。公公1986年去世,婆婆两年后也走了,她操持丧事,一人扛着。抚恤金起初断了,因为她改嫁,民政部门有规定,但她没抱怨,继续咬牙过日子。村里人看她这样,都说她是个硬气的女人,30年下来,她头发白了,背也弯了,但家总算稳住了。 2014年,部队通过民政局联系上谢玉花,问她有啥需求。她提了想去看看丈夫的墓,这么多年一直没机会。部队安排了车,她去了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在王长献墓前哭得撕心裂肺。那哭声里,夹杂着这些年的委屈和坚持。民政局后来核查她的情况,特事特办,恢复了烈士遗属待遇,给她发了新的证明书。她的故事传开后,当地政府也给了些补助,她的生活才稍稍好转点。但她还是住在老屋,偶尔翻看旧东西,日子就这么过。 王长献牺牲时,老山战役正激烈,那场仗是为了保卫边境,他那样的战士不少,但他的事特别戳人。谢玉花的选择,其实是当时农村常见的现实,她不是啥英雄,就是个普通女人,守着承诺过日子。改嫁大哥,不是啥浪漫的事,而是为了家不散。王长江身体差,她嫁过去后,得面对一堆难题,医疗费、孩子教育,全压在她肩上。她没文化,就靠双手挣钱,卖血那事,现在想想都心酸。30年过去,社会变了,她的故事被媒体挖出来,大家才知道这份坚持。
1951年,一个团被敌三个师包围,上级领导都以为战士们全部牺牲了,谁知他们在失联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