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600万华为高管,美国公民身份被扒,带13人窃密 下场大快人心。 今年的7月28日,于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则判决,足以让整个科技圈都为之震动。同时它也把大众的目光,给聚集到了一起备受瞩目的商业秘密窃取案件之上。 法庭上,当法官念出“被告人张琨,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1350万元,禁业五年”的判决时,这个曾被称为“Wi-Fi之王”的男人,脸上最后一丝傲慢终于褪去。 谁能想到,这个拿着华为600万年薪、顶着“海思技术总监”光环的美国人,会用最拙劣的手段,干出掏空公司核心技术的勾当——而他一手搭建的“捷径”,最终变成了通往监狱的路。 张琨的履历曾是无数人艳羡的范本。北大本科毕业后,他远赴美国攻读双硕士学位,2011年带着一身光环回国,加入华为海思。 在Wi-Fi研发领域,他确实有两把刷子,十年间从技术骨干做到总监,年薪飙至600万,成了团队里说一不二的“权威”。 同事们记得,他总爱说“技术就得快人一步”,却没人想到,这句话后来会变成他走歪路的借口。 转折发生在2020年底。那时华为的Wi-Fi6芯片研发已进入关键阶段,张琨却开始在私下里盘算“另起炉灶”。 他先找到相熟的同事刘某,许以“期权分红+薪资翻倍”的承诺,两人又联手拉拢了另外三名核心技术骨干。 这四个人心里都清楚,离开华为单干,没有核心技术寸步难行——于是,一个隐秘的计划悄然成型:一边在华为上班领工资,一边利用周末和业余时间,为即将成立的新公司“攒家底”。 2021年,南京尊湃通讯成立,张琨任CEO。高榕资本很快砸来一个亿,小米也闻风入股,公司成立不到两年,估值就冲到了十亿。 外界都夸尊湃“效率惊人”,说他们的Wi-Fi6芯片研发比华为快30%,却没人知道,这份“快”是用偷来的技术堆出来的。 那些被他们带出华为的核心资料,藏着太多见不得光的细节:有人趁加班没人,用手机对着电脑屏幕拍电路图。 有人把算法拆成几KB的小包,通过智能手表的存储空间一点点导出去;还有人更“聪明”,假装参与开源项目,把华为的独家代码混在公开资料里传输出去。 华为最早察觉不对劲,恰恰是因为尊湃的“速度”。Wi-Fi芯片研发周期动辄三五年,可尊湃刚成立就敢宣称“即将量产”,这在行业里简直是天方夜谭。 2022年,当尊湃拿出第一版芯片样品时,华为的技术团队对比后倒吸一口凉气——里面的多个关键算法,和华为的核心代码几乎一模一样,甚至有些地方还带着华为内部的标识没来得及删掉。 调查随即展开。2023年4月,警方突击检查尊湃公司,服务器里的证据让案情水落石出:40多个技术点与华为的相似度超过90%,从电路图到底层算法,几乎是原样复制。 更糟的是,张琨团队还利用这些偷来的技术,抢在美国企业之前注册了多项Wi-Fi7专利,直接导致中国在Wi-Fi7标准谈判中,专利分成比例减少了15%。 庭审时,张琨的辩护律师试图以“技术巧合”辩解,却被法官当庭驳回:“40处核心技术高度重合,绝非偶然。你们所谓的‘创新’,不过是对他人成果的粗暴掠夺。 ”随着判决落地,尊湃通讯被强制解散,所有涉事技术资料销毁,13名参与窃密的人员中,有清华毕业生,有多次涉案的“惯犯”,还有只是帮忙看了几行代码就被牵连的技术员,全都受到了法律制裁。 这个案子像一记重锤,砸醒了整个芯片行业。要知道,尊湃60%的员工都来自华为,投资方和合作企业却始终没发现异常,这暴露了技术保密环节的巨大漏洞。 判决后,多家芯片公司紧急调整安全制度,从文件传输到员工离职审查,都加了更严密的锁。有人算过一笔账:张琨团队被罚的1350万,比起中国在Wi-Fi7专利上损失的收益,不过是九牛一毛。 而那些被偷走的技术,凝聚着华为数千名工程师的心血,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 如今,张琨在监狱里开始了六年刑期,五年禁业期意味着他再也别想碰芯片研发。这个曾靠技术站上顶峰的人,最终也因背叛技术跌入谷底。 参考资料: 券商中国《重罚!窃取华为芯片技术!14人被判刑,罚款超千万》 上海经侦ECID:《上海警方侦破一起侵犯芯片技术商业秘密案》 观察者网《尊湃芯片窃密案细节曝光:有人白天在华为,晚上去尊湃》 界面新闻《尊湃剽窃华为芯片技术被罚1350万,14人被判刑》 每日经济新闻《尊湃剽窃华为芯片技术,前海思14名员工获刑,被罚1350万元》 凤凰网WEEKLY《知情人爆料尊湃窃密华为芯片案细节:“在职期间就拉拢团队”,多人抄录关键技术作“投名状”》
看一个病态的人有多病态,他们是多么恨华为呀
【6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