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战役打赢了三次,为什么第四次长沙战役惨败?其实道理很简单,前三次长沙战役,日军兵力基本都在6万-8万人左右。薛岳的第9战区40万精锐主力还可以顶得住。而第四次长沙会战爆发前,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为打通中国大陆的南北陆上通道,日军孤注一掷启动“一号作战”。 前三次长沙会战,咱们中国军队确实打得漂亮,尤其是薛岳将军的 “天炉战法”,把日军打得晕头转向。可到了第四次,为啥就惨败了呢?这里面的道道儿,得从根子上说起。 前三次日军来打长沙,每次也就 6 万到 8 万人,咱们第九战区有 40 万精锐,兵力上占着绝对优势。而且薛岳将军摸清了日军的套路,用 “天炉战法” 诱敌深入,层层阻击,最后把日军包了饺子。那时候的日军,虽说装备好,但兵力有限,补给线也长,根本扛不住咱们这么多人轮番上阵。就像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想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夹击长沙,结果被咱们各个击破,连冈村宁次都得灰溜溜撤退。 可到了 1944 年,情况全变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打得节节败退,海上交通线被切断,东南亚的资源运不回去,国内的战争机器眼看就要停摆。这时候,他们想出了个馊主意 —— 打通中国大陆的南北通道,从东北一直连到越南,这样就能把占领区的物资运回日本。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 “一号作战”。为了这个计划,日军把家底都掏出来了,光是进攻长沙的部队就有 20 多万人,还配了飞机、坦克、毒气弹,那阵势,就跟输红了眼的赌徒似的,把最后一点本钱都押上了。 这时候的薛岳将军,虽说还是第九战区司令,但心态已经不一样了。前三次胜仗让他有点轻敌,觉得日军也就那么回事儿。他压根儿没想到,日军这次是拼了命的。更要命的是,薛岳还在用老一套的 “天炉战法”,把主力摆在两翼,想诱敌深入再包饺子。可日军这次学精了,他们兵分两路,东路直接杀向浏阳,西路从洞庭湖杀出来,绕过长沙直扑岳麓山。这招太毒了,因为岳麓山是长沙的制高点,上面架着咱们的重炮,要是丢了岳麓山,长沙城就成了没牙的老虎,任人宰割。 再说兵力部署,薛岳这次犯了大错。前三次会战,他手里有 40 万大军,可到了第四次,好多部队被调去其他战区支援,真正能打仗的也就 20 来万人。更糟糕的是,他把最精锐的第 10 军派去守衡阳,剩下的第 4 军、第 37 军都是些刚补充的新兵,战斗力根本没法跟以前比。就拿守浏阳的第 44 军来说,军长王泽浚指挥不力,部队被日军打得七零八落,浏阳城三天就丢了。浏阳一失,长沙的东大门就敞开了,日军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还有指挥上的问题。前三次会战,薛岳指挥果断,各部队配合默契。可这次,他的指挥所从岳麓山搬到了朱亭,离前线太远,根本没法及时掌握战况。更要命的是,他没给长沙守军指定一个统一的指挥官,第 4 军军长张德能和炮兵指挥官王若卿各自为战,谁也不听谁的。日军攻打岳麓山的时候,张德能慌了神,临时从城里抽调部队增援,结果渡江船只不够,士兵们挤在江边乱成一团,被日军飞机炸得死伤惨重。岳麓山一丢,长沙城就彻底没戏了,张德能带着残兵突围的时候,被日军追着打,最后连自己都成了俘虏。 后勤补给也是个大问题。前三次会战,咱们有老百姓帮忙,把粮食、弹药往前线送。可到了第四次,日军一来就把铁路、公路全炸了,咱们的补给车队根本开不进去。士兵们饿了只能吃树皮、草根,好多人走着走着就晕倒了。反观日军,他们这次准备得特别充分,不仅带了足够的粮食,还从占领区抢了不少物资。更可气的是,他们还用上了毒气弹,咱们的士兵好多人没见过这玩意儿,一闻就倒,根本没法抵抗。 国际形势也对咱们不利。那时候,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忙着打日军,根本顾不上支援咱们。蒋介石本来想从其他战区调兵支援长沙,可第 6 战区的部队被日军牵制在湖北,第 4 战区的部队又在广西跟日军周旋,根本抽不出人手。咱们第九战区就像被孤立的孩子,只能自己硬扛。 有人说,第四次长沙会战惨败,全是薛岳的错。可咱们得公道地说,薛岳将军是抗日英雄,前三次会战的功劳谁也抹不掉。这次失败,根本原因是整个战争形势变了。日军这次是孤注一掷,把能调动的兵力、装备全用上了,而咱们的国力、军力经过多年消耗,已经到了极限。再加上指挥上的失误、后勤的崩溃,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不过,咱们也不能光看失败。第四次长沙会战虽然丢了长沙,但咱们的士兵在衡阳保卫战中又狠狠揍了日军一顿。方先觉将军带着第 10 军死守衡阳 47 天,打死打伤日军 4 万多人,为全国抗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说明,咱们中国军队的血性还在,只要有一口气在,就绝不会向鬼子低头。 现在回头看,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惨败,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复杂。它提醒咱们,胜利不会永远跟着咱们,只有不断变强,才能在危机中站稳脚跟。那些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的先烈们,他们的故事永远值得咱们铭记。
长沙战役打赢了三次,为什么第四次长沙战役惨败?其实道理很简单,前三次长沙战役,日
红尘漫步坊
2025-08-15 17:18:06
1
阅读:6096
步步为营
关键还是国军的战略思维太僵硬:被动防守,被动反击。没有主动进攻的精神。大多数的会战都是被动反击的。
xy 回复 08-16 05:43
说得轻巧
用户10xxx82 回复 08-16 05:58
主动进攻都是活靶子!武器太差了
老胡
日军多少人调动薛岳没数,但开打了多少鬼子进攻总该有数吧!如果薛岳是个打仗一点战前情报都不收集的棒槌,我认为小便分析的有点道理。这种几十万人的会战,战前基本都清楚双方的兵力,实战比拼的就是指挥官的战术指挥能力。参考薛岳后来在鲁南战役和海南战役的拙劣表现,证明果党的指挥官和士兵不值一提。
菲皇
战略误判
一无所有
日军物资主要是从河南抢来的,汤恩伯20万大军一触即溃[捂脸哭]
用户10xxx27
我记得第二次长沙会战因为作战计划泄密,其实是国军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