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突然叛变,带着六百人投靠日伪,还杀害了三名战士,消息

品古观今呀 2025-08-15 17:18:06

1943年,新四军团长汤景延突然叛变,带着六百人投靠日伪,还杀害了三名战士,消息上报到粟裕处,他脸上表情复杂,有喜悦、有担忧,就是没有生气,原来这只是一个伟大计划的开始。

汤景延原在国民党效力,18岁就加入了国民党,一直搞宣传和监察类的工作。但是后来他又被国民党踢了出来,原因是他有亲共思想。

老蒋发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汤极为不满,并发表言论抨击老蒋的暴政行为,然后就被开除了国民党党籍,还遭到了关押。

后来在家乡父老的保释下,他才被释放,出狱后回乡当起了体育老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保家卫国,汤再次拿起了枪杆子,在家乡组织起一支抗日游击队,后被国军收编。

1939年,他在鲁苏皖边区的游击队担任机炮营营长时,与新四军挺进队相邻,于是,双方就有了一些接触。

1940年,汤部在一次战斗中被日军包围,情况危急,国军却无人来救,这时新四军第三团团长梅嘉生率部赶到,解救汤于危难之中。

经此一役,汤与梅结为好友,受梅影响,对共产主义有了深入的了解。

1941年,汤的上司李长江部公然宣布投靠汪伪,而汤则随即脱离了李部。

为了继续抗日,后来在梅的介绍下,他加入了新四军第一师,自己的带来的人马被改编为南通一带的自卫团,由汤担任团长。

由于汤作战勇猛,治军有方,在当地很受老百姓爱戴,百姓们称他们为“汤团”。

1943年春,日伪对苏中地区展开“清乡”运动,步步蚕食我抗日地盘,残害老百姓,抗日形势一下变得十分严峻。

汤景延早年在国民党当职,后来又搞过游击,再后来又加入新四军,个人经历相对复杂。日伪也看中他的“复杂”,于是暗中派人与他接触,想让他投靠日伪。

汪伪特工陆章是汤昔日的同事,他私下找到汤,劝他投敌,并许诺必有高官厚䘵。事后汤把这一情况向粟裕作了汇报。

没想到粟裕却说,可以答应下来。因为当时抗日形势严峻,大量日军聚集在苏共根据地,如果硬拼,我方伤亡会很大,现在有这个机会,完全可以派人打入日军内部,而且不只打入一人,而是打入六百人,以获取日军情报,为我所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汤景延。粟裕说了这个计划后,汤心领神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故意出入一些不合时宜的场所,请人喝酒、搓麻将,以引起日伪的注意。

果然,汪伪南通“清乡公署”主任张北生和汪伪南通特工站站长姜颂平,两人分别向汤发来策反信。 这次,汤景延没有犹豫,与姜颂平取得了联系,双方还约定好“投敌”时间。

1943年3月底,汤景延做好了准备工作,他要带走600人,这些人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士,绝不会背叛革命,其中还包括50多名老党员。汤准备好后,于4月15日是夜发起了“汤团”行动。

为了“演”得逼真一些,他们事前将三个汉奸打扮成新四军,在起义当晚拉出来把他们枪毙了,然后,汤带着600人投奔了日伪。

日伪江苏省省长、清乡委员会秘书长、特工总部主任李士群,在得知此消息后,大张旗鼓宴请了汤,但在宴会上他还是不放心地问:“汤团长真是识时务,不过我收到情报,说新四军为了对付我,说你是过来假投降的?”

汤景延不紧不慢地说:汤某之前是误入歧途,现在是弃暗投明,以前连买烟的钱都没有,而如今却是吃香喝辣,若怕以假乱真,你们以后提高警惕便是!

李士群对汤的投敌确实心存疑虑,虽然汤带来的人被改编为“外勤靖卫团”,但这六百人还是分别被遣散到不同的部门,但这种安排却是正中粟裕下怀,我方恰好可以得来自敌方不同部门的情报。

汤景延为了摆脱敌伪对他的怀疑,他还把自己家属也都接过来,平时故意放任自己,经常混迹于赌场妓院之中,吃喝嫖赌样样都沾。

一番操作下来之后,不少汉奸对他放松了警惕,和他走到了一起,经常互相请客,见面多了,聊得多了,情报自然就源源不断了。

在汤景延“叛变”期间,我军作战十分顺利,日方总是损失惨重。但汤并未引起日伪怀疑,因为他的演技实在高明。

“汤团”在日伪内部呆了五个月后,李士群由于清乡人任务没有完成,于9月9日被日本人毒杀,此后,汤团人员再呆在日伪就危险了。

于是,粟裕下令,要求他们在9月29日晚全体撤退。但即便在撤退时,汤景延还打了一个漂亮仗。

他指示二营长周显才,让他对外宣布9月30日要结婚,这样借着酒宴的名义,可以把一部分人是集中到一起,还可以请来敌伪的一些大汉奸,如伪特工站正副站长、伪警察局局长,然后借机将其击毙。

由于六百人事前都约定好了统一行动时间,所以,最后都完好无损地回到了新四军驻地。

汤回归后,受到粟裕的赞扬,并为他举办了庆功宴,后来直升到“抗联副司令”,但在1948年由于叛徒出卖,汤死在了敌人的刀下,时年44岁。

在敌伪卧底时,汤景延最担心的是自己万一死了,对后代会有影响,所以,他去之前提了一个要求,说:如果我死了,请为我正名,我不是真的汉奸,希望后代不要受此影响。

0 阅读:99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