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16岁的“狼兵”韦容松正在巡逻,途中他碰到了由6名日军组成的特工队,他决定干掉他们!
1937年,在广西南宁招兵处,身材瘦小的韦容松被拒之门外,情急之下,谎称自己是“能写会算的孤儿”,才被我军破格收为后勤兵。 彼时广西推行“寓兵于民”政策,百万壮丁接受军事训练,形成了“广西狼兵雄天下”的抗战奇观。 当六万桂军子弟奔赴淞沪战场时,每人仅发六双草鞋。 步行两月抵达上海后,韦容松亲眼目睹了最惨烈的战场熔炼:密集冲锋的桂军在日军炮火下成片倒下,三天内伤亡三四万人,十个旅长战死九人,六万子弟仅存数千。 1938年,鲁南平原,巡逻队行至一片谷地时,韦容松突然停下脚步。 他敏锐地注意到路边的野草丛中有金属反光,像是某种精密仪器的零件,作为通讯兵,他对日军的电台设备并不陌生。 顺着痕迹悄悄摸进谷地深处,此刻潜伏在草丛中的韦容松屏住呼吸。 六名“国军”围着篝火用餐,脖子上清一色搭着白毛巾,这是日军特工队标志性伪装。 他们身后的三八大盖步枪和日式饭团彻底暴露了身份。 当特工们倚树酣睡,仅留哨兵值守时,少年注意到哨兵腰间挂着缴获的国军手榴弹袋,里面赫然是自己战友的装备。 寒夜刺骨,单薄军衣难御冷风,为抵抗困倦,韦容松狠掐大腿直至青紫,用锐痛保持清醒。 凌晨时分,他观察到日军特工队的哨兵正在打盹,其余人则专注于电台操作,他悄悄绕到上风处,将随身携带的干辣椒撒向敌人。 刺鼻的辣味瞬间弥漫开来,日军士兵纷纷捂住口鼻咳嗽不止,韦容松趁机投出两颗手榴弹,爆炸声中,两名日军当场毙命。 剩余的四名日军迅速反应过来,端起枪向他扫射。 韦容松翻滚着躲进一处弹坑,抽出腰间的柴刀,猫着腰迂回到日军侧翼,趁敌人换弹夹的间隙冲上前去,柴刀划出一道寒光,砍在一名日军的肩膀上。 混战中,韦容松的左臂被刺刀划伤,但他丝毫不顾疼痛,他夺过一名日军的步枪,用枪托猛砸对方的头部,同时用脚踢向另一名日军的膝盖。 在近身搏斗中,他发现这些特工虽然装备精良,但格斗技巧远不如正规日军。 最终韦容松用三颗手榴弹和一把柴刀,成功消灭了全部六名日军特工。 他缴获了敌人的电台和密码本,这些情报后来被证实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场独狼般的猎杀震惊全军,台儿庄战役也因这些无名英雄的壮举扭转战局,中国军队以五万伤亡代价歼敌万余,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妄想。 胸前挂着新军装奖励的韦容松被火线提拔为班长,脸上终于浮现出十六岁少年应有的朝气。 然而在四个月后的武汉会战中,已完成阻击任务的桂军部队在转移途中遭遇空袭,当日军轰炸机俯冲而下,新任班长韦容松猛然推开身旁战友,自己却被弹片击中。 硝烟弥漫的撤退路上,少年狼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十六岁。 淞沪战场学会拼刺刀的后勤兵,台儿庄黑夜里的狼兵,最终以班长身份战死沙场,他用三年就走完了壮烈的一生。 韦容松牺牲七年后,抗战胜利的旗帜终于飘扬,民族危亡时刻,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