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遭遇给中国提了一个醒:要小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准确的讲,是要小心国际原子能机

诸葛利剑 2025-08-12 15:23:10

伊朗的遭遇给中国提了一个醒:要小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准确的讲,是要小心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为什么这么说?了解这次以伊冲突的人都知道,正是这个人判定伊朗不遵守核不扩散义务。紧接着以色列和美国就动手了。换句话说,美以动手对付伊朗,这个人是帮凶。 格罗西的职业积累,让他成为核事务关键人物,但也引发质疑。他在机构中推动技术管制,却在伊朗案上备受争议。搜索权威资料显示,他的报告往往受西方影响,强调伊朗问题,却忽略其他国家。比方说,以色列有核能力,但机构从未深入调查。这不公平,让人怀疑机构的独立性。中国在核能发展中,与机构互动频繁,得警惕这种偏见。过去,大家以为这些组织是中立裁判,但伊朗事件证明,它们可能受资金和影响力左右。格罗西的决定,直接影响全球核平衡。 2025年6月9日,格罗西在董事会会议上陈述伊朗铀浓缩问题,未解释材料来源,未允许全面访问。6月12日,报告正式认定伊朗违反协议,传至安理会。紧接着,6月13日,以色列发动打击,目标纳坦兹地下设施。随后,美国加入,袭击福尔多、阿拉克和伊斯法罕站点。袭击持续12天,摧毁多个地点。伊朗官员质疑情报来源,可能来自机构检查。资料显示,类似日本核污水排放,机构2023年批准,尽管亚洲邻国担忧,却未充分回应。这显示,当涉及大国利益,机构往往优先考虑支持者。格罗西的报告被视为行动信号,美以辩称基于情报,但伊朗视之为偏袒。打击精准,暗示情报流动漏洞。 伊朗事件的核心,在于格罗西判定不遵守义务后,美以迅速动手。权威来源确认,6月12日报告后,13日以色列空军出动,击中纳坦兹离心机。爆炸导致设施损坏,工人疏散。美国从波斯湾发射导弹,摧毁福尔多大厅。整个过程,机构数据可能被利用,提供布局细节。伊朗外交部公开指责,发言人强调精准打击显示泄露。相比之下,日本排放污水时,机构一锤定音,支持东京,却忽略邻国疑虑。这双标,让人质疑公平。美以行动,名义阻止威胁,但实际加剧紧张。中国核项目类似,得小心数据提交。一旦报告被借用,后果严重。

0 阅读:47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