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总统宣布了 8 月 10 日,泽连斯基宣布“没有乌克兰的谈判,只是对普京的投降。”这句话,把今天欧洲七国与美国—俄罗斯“阿拉斯加密谈”之间的裂缝,撕得震天响。 欧洲七国领导人 9 日晚紧急发布联合声明,看似给特朗普的调停划了三道红线,实则暴露了一个致命漏洞 —— 如果美俄真的背着乌克兰达成 “就地停火 + 默认克里米亚现状” 的协议,欧洲敢说 “不” 吗? 这位美国总统最近频繁暗示,可能推动俄乌双方在现有接触线冻结冲突,甚至默许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控制。 按照他的设想,乌克兰只需承诺永不加入北约,就能换取美国的安全保障。但这种方案在乌克兰看来,无异于割让 17% 的领土。 泽连斯基 10 日在社交媒体上强硬表态,乌克兰宪法早已明确禁止领土让步,任何绕过基辅的协议都是 “历史倒退”。 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等领导人在声明中强调,任何和平协议必须获得乌克兰同意,欧盟将继续通过 “志愿联盟” 提供军援,并维持对俄制裁。但这份声明回避了一个核心问题:如果美国强行推动协议,欧洲能否承受与白宫翻脸的代价? 欧洲的尴尬处境,从马克龙与特朗普的通话中可见一斑。8 月 6 日特朗普在电话中明确表示,阿拉斯加会晤将不邀请任何欧洲领导人参加。 这种 “大国决定小国命运” 的做法,让法国总统坐不住了。马克龙随后紧急与泽连斯基、英国首相斯塔默通电话,反复强调 “乌克兰的未来不能在乌克兰缺席的情况下被决定”。 然而这种表态更像是无奈的抗议 —— 欧洲在军事上依赖美国的 “爱国者” 导弹和情报支持,经济上又受制于美国的关税大棒,根本没有与白宫叫板的资本。 更要命的是,欧洲内部并不团结。匈牙利总理欧尔班 11 日警告,欧洲正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呼吁召开欧洲 - 俄罗斯峰会直接对话。 这种声音与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形成鲜明对比。波兰总理图斯克在联合声明中强调,必须通过军事手段收复失地,而匈牙利却悄悄增加了对俄能源进口。这种分歧让欧洲的 “统一战线” 形如虚设。 欧洲的脆弱性,在军事援助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据北约最新的 “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 机制,欧洲国家若要继续向乌克兰提供美制武器,必须先向美国支付采购费用。 德国总理默茨 10 日透露,柏林已经为这项计划预留了 12 亿欧元,但前提是美国保证不削减对欧安全承诺。这种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的模式,让欧洲在谈判桌上毫无议价能力。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立场却异常坚定。普京的特使乌沙科夫 12 日明确表示,俄方不会接受任何不承认克里米亚归属的协议,顿巴斯地区的地位也必须通过公投决定。这种强硬态度,加上俄军在扎波罗热方向的军事优势,让美俄密谈的天平开始倾斜。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欧洲七国的联合声明中提到的 “制裁继续加码”,在现实中已经沦为空谈。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今年前七个月欧洲对俄能源进口量同比增加 18%,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甚至重启了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合作项目。这种经济上的藕断丝连,让制裁沦为政治表演。 欧洲的困境,本质上是战略自主缺失的必然结果。美国通过北约机制控制欧洲防务,又以 “关键矿产联盟” 等经济手段捆绑欧洲产业链。 正如法国《世界报》的评论,欧洲正陷入 “双重控制”—— 军事上依赖美国的武器系统,意识形态上受制于美国的民粹主义叙事。这种情况下,欧洲领导人即便心里反对美俄协议,行动上也难以真正说 “不”。 乌克兰的遭遇,为欧洲敲响了警钟。如果连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都能被大国交易,那么欧洲的安全边界又何尝不是任人宰割的筹码? 当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数百万点赞时,欧洲领导人却在私下里讨论如何向美国解释 “无法执行协议”。 这种反差,让人们看到了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小国的命运往往由大国的利益天平决定。 未来几天,阿拉斯加会晤的结果将揭晓。如果美俄真的达成绕过乌克兰的协议,欧洲面临的将不仅是信誉危机,更是战略自主的彻底崩塌。 届时欧洲民众或许会问:当美国用乌克兰的领土换取与俄罗斯的和解时,欧洲的安全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欧洲能否走出 “新雅尔塔” 的阴影。
就在刚刚 乌克兰总统宣布了 8月10日,泽连斯基宣布“没有乌克兰的谈判
非常盘点中
2025-08-11 22:43:19
0
阅读:482
duyongkai
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