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是爱好和平的,全世界人民都相信日军!”20年前,谁都没想到,人民日报社的主编马立诚竟然是一个当代汉奸,他的下场如何? 马立诚这人,出生在1946年的南京,那时候中国刚从战争中缓过劲来。他从小就爱历史,1968年从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之后进了媒体圈。 先是在地方报社干活,后来调到中国青年报当评论部副主任。那个年代,媒体工作挺吃香的,他负责写时政评论,慢慢积累名气。 90年代,他转到人民日报评论部,当主任编辑,主笔社论。人民日报那可是大报,他在那儿干得风生水起,还兼任凤凰卫视评论员,经常上电视分析国际事。 马立诚还爱出国交流,当过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北海道大学特聘教授。出书也不少,销量还行。 他职业生涯看起来顺风顺水,娶妻生子,家庭稳定,在圈里算是个严谨的知识分子,常跟人聊历史问题。但谁想到,后来他的观点开始偏向日本那边,让人觉得不对劲。 马立诚的争议,主要从2002年那篇《对日关系新思维》开始。 他在文章里说,中日该搁置历史恩怨,推动经济合作,日本已经表达过悔意,中国该显示大国风范,别老纠缠过去。这话一出,就有很多人不买账,毕竟侵华战争中国死了那么多同胞。 他在2003年又写中日民间之忧,主张两国互相理解。次年,他把观点扩展成书,原名叫《超越道歉》,强调两国需超越恩怨。 但在日本出版时,文艺春秋社改成《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封面还印中国国旗,这下子闹大了。马立诚说这是出版社擅自改的,他抗议过,但没用。 书中他淡化日本侵华罪行,把七三一部队说成防疫工作,称日军在占领区发粮食,维持秩序,纪律好。2005年左右,他在学术会上说,日本军队追求和平,全世界都认可。 还指责强烈反日的人是极端分子,叫他们爱国贼。 马立诚多次去日本,在东京大学研究,笔记本记满日本战后发展。在北海道大学课堂上,他讲日本无需反复谢罪,中国该主动和解。 回国后,他发文主张钓鱼岛搁置争议。他的言论像石头砸湖面,激起波澜,网络上批评声一片,有人说他数典忘祖。作为南京人,却为侵略者说话,那场战争中国损失巨大,3500万同胞遇难。 马立诚的言论一出,就遭全网痛批。用户表达愤怒,报社收到投诉,他被调离主笔岗位。批评声越来越大,有人公开叫他汉奸。 2004年,马立诚去香港出席活动,被市民围堵,有人推搡,他赶紧离开。最终,他选择低调,但没彻底消失。退休后,他还在北京,继续写书,像《仇恨没有未来》,坚持对日新思维。 2015年,他访日演讲,呼吁东亚和解学。但日本右翼欢迎一阵后,就边缘化他,讲座邀请少。他试图发新作,但回应不多。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那些为侵略者洗白的人,终将被历史记住。
“日军是爱好和平的,全世界人民都相信日军!”20年前,谁都没想到,人民日报社的主
古凌国际
2025-08-11 18:54:18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