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西男子不幸患上肝癌晚期,结果他不赶紧治病,反而拿着17万的救命钱给村里修路,谁料,还差八万,他挨家挨户的借钱,更是直言:就算他死,也要让儿子还钱给你们! 在广西深山里,挖掘机的轰鸣声是唯一的背景乐,工人们正在费力地啃着坚硬的山体,路边却摆着一张躺椅,一个瘦得脱了相的男人躺在上面,手里还握着个保温杯。 他叫黄元峰,是这场工程的“总管”,他身体虚弱得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眼神却死死盯着前方,看着路一寸寸被拓宽。 医生早就给他判了死刑,可他没躺在病床上,反而把所有积蓄和剩下的日子,都赌在了这条前途未卜的山路上。 2014年5月,那时候45岁的黄元峰还是个工地主管,身体壮实,为人仗义,从不克扣工友,是家里的顶梁柱。 谁知在工地上干着活,他突然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倒了下去,工友们七手八脚把他送到医院,都以为是累倒了,结果诊断书下来:肝癌晚期。 医生说得很直白,他最多还剩三四个月,就算拼命治,可能也就多活三五年,这个消息瞬间击垮了这个中年汉子。 可慌乱没持续多久,黄元峰就做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他把妻子叫到床前,低声说出了心里藏了一辈子的愿望。 他不想治了,请求妻子把家里准备救命的17万存款全取出来,他要回老家,为那个困住他童年的大山修一条路。 黄元峰的老家在广西桂林的小江屯村,地方很美,可惜被群山死死围住,唯一的出路是条崎岖的土路,一下雨就成了烂泥塘,村民去趟镇上得翻山越岭好几个钟头。 贫穷,是这座山刻在每个人骨子里的印记,黄元峰一直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位老奶奶,连发黑结块的盐巴都舍不得扔。 那包发黑的盐,像颗种子,在小黄元峰心里扎了根,他暗自发誓,长大有钱了一定要给家乡修路。 为了这个承诺,他十七八岁就出去打工,凭着一股钻研的劲头,从工人干到技术骨干,就算研究设备时被机器绞断了两根手指,也没想过放弃。 他一步步当上主管,悄悄攒钱,心里一直惦记着年少时说过的大话,而癌症的到来,不过是把这个计划的启动键给强行按下。 当黄元峰拖着病恹恹的身体回到小江屯,宣布要掏空家底修路时,他的家人成了他最硬的靠山,妻子心疼得像刀割,但还是支持丈夫完成遗愿,默默在家给工人们做饭,成了工程的“后勤总管”。 而他的儿子和女儿听闻父亲的决定,也纷纷回来支持,一家人,就这么拧成了一股绳。 可是,17万在这种大工程面前,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眼看钱用光了,工程不得不停下,还差着8万元的缺口。 黄元峰没办法,只好拖着病体,拿着自己写的欠条,挨家挨户的敲门,村民们看着这个为了大伙儿连命都不要的汉子,什么多余的话也没有,你三百我五百,不仅很快凑齐了8万块,很多人还自发跑到工地帮忙,不要一分钱。 黄元峰坚持给每个借钱的乡亲都打了欠条,承诺就算自己不在了,儿子也一定会把钱还上。 大家拼了两个多月,赶在2014年春节前,这条承载着几代人盼望的水泥路终于通了。 庆功宴上,黄元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压在心里几十年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为了还债,女儿黄通慧开始自己做米酒,每天挑到镇上去卖,她的事迹被报道后,有家大企业想高薪聘请她,可她看着一天比一天虚弱的父亲,拒绝了这份好工作,选择留了下来。 父女俩干脆办了个米酒作坊,没想到,黄元峰那股钻研劲又上来了,他亲手改造锅炉,发明了一套新的酿酒设备,后来甚至还申请了国家专利。 奇迹,好像总会发生在善良又坚韧的人身上,在每天的忙碌和奔头里,黄元峰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好转,硬是打破了医生的死亡预言。 他们的米酒生意越做越好,不但还清了所有债务,还让全家过上了好日子,而黄元峰修路的壮举,也让小江屯得到了外界的关注,村子的发展被正式列入了国家的“十三五规划”。
2014年,广西男子不幸患上肝癌晚期,结果他不赶紧治病,反而拿着17万的救命钱给
月下影婆娑
2025-08-11 09:21:13
0
阅读:532
用户10xxx65
好人一生平安,这样的人村里要刻碑留念,要让后代子孙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