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解释不清了!河南,一小伙晚上下班后,便回到家里睡觉,不料,凌晨却突然惊醒过来

舒朗聊平安 2025-08-09 17:27:41

差点解释不清了!河南,一小伙晚上下班后,便回到家里睡觉,不料,凌晨却突然惊醒过来,一睁眼竟发现自己在空中,便从3楼掉了下去,导致身体多处骨折,而事故的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据都市频道8月8日的消息,小张今年20岁,事发那天晚上加班到10点多才回家。

洗完澡躺在床上,他很快就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他梦见有人在后面追自己,拼命往前跑,突然脚下一空,整个人猛地惊醒。

睁开眼的瞬间,小张发现自己真的在下坠。那种失重感太真实了,他本能地想要抓住什么,但周围只有空气。砰的一声巨响,他摔在了楼下。

邻居大爷正好起夜,听到动静赶紧跑出来查看。看到小张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立刻叫了救护车。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小张左腿胫骨骨折,右臂桡骨骨折,还有三根肋骨出现裂纹。

医生说,幸亏是3楼,而且楼下有草坪缓冲,要是再高一点,后果不堪设想。小张的母亲赶到医院后,一边抹眼泪一边说出了实情。

原来小张小时候就有梦游的毛病,七八岁的时候,经常半夜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有一次还差点走出家门。后来带他看了医生,吃了一段时间的药,症状慢慢消失了。

这么多年都没再犯过,全家人都以为已经彻底好了。谁知道工作压力一大,老毛病又犯了。小张自己也很后悔,说最近项目赶进度,连续熬夜一个多星期了。

其实梦游症在医学上叫睡行症,是一种睡眠障碍。发作时,人会在深度睡眠中突然起身活动,但大脑并没有完全清醒,对周围环境缺乏正常的判断力。

全国大概有2%到4%的成年人有过梦游经历,儿童的比例更高,能达到15%左右。大部分人长大后会自然好转,但压力大、过度疲劳、作息不规律都可能诱发。

北京安定医院的睡眠科专家介绍,梦游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做各种动作,比如穿衣服、开门、做饭,甚至开车。最危险的就是像小张这样,可能会爬窗户或者上天台。

有个数据挺吓人的,国外统计显示,严重的梦游患者中,有17%曾经在梦游时受过伤。轻的是撞到家具磕磕碰碰,重的可能从高处坠落或者走到马路上出车祸。

那怎么预防呢?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成年人每天至少要睡7到8小时。像小张这样连续熬夜加班,身体和大脑都处于极度疲劳状态,特别容易诱发梦游。

睡前不要看刺激性的视频或者玩激烈的游戏,大脑太兴奋,睡眠质量就会下降,深度睡眠和浅睡眠的转换容易出问题。

如果家里有梦游病史的人,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窗户要装防护栏或者限位器,卧室门最好从里面反锁,钥匙放在梦游者够不到的地方。

还可以在床边放个铃铛或者感应器,一旦梦游者下床就会发出声音,提醒家人。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智能摄像头,设置移动报警功能。

小张的经历也给很多人敲响了警钟,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996是常态,很多人都在透支身体。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健康,赚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呢?

小张现在还在医院治疗,医生说至少要住院两周,出院后还要在家静养几个月。医药费加上误工费,这次梦游的代价可不小。

更麻烦的是,他现在都不敢一个人睡觉了。家里人轮流陪护,晚上还要把他的手脚用软绳子固定在床上,防止再次梦游。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谁也说不准。

其实梦游症是可以治疗的。轻度的可以通过调整作息、减轻压力来改善。严重的需要服用镇静类药物,或者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关键是要正视问题,及时就医。

很多人觉得梦游是小事,不用管它。但小张的遭遇告诉我们,忽视小问题可能酿成大祸。身体发出的每一个信号都值得重视,别等出事了才后悔。

现代社会节奏太快,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但人不是机器,需要休息,需要放松。适当的压力能让人进步,过度的压力只会摧毁健康。

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点不容易,但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小张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可以往后放。

你有过梦游的经历吗?或者身边有梦游的朋友吗?你觉得现在的工作压力大吗?有什么好的减压方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建议,也许能帮到有同样困扰的朋友。

0 阅读:89
舒朗聊平安

舒朗聊平安

舒朗喜欢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