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紧锣密鼓筹备九三阅兵的时候,美国突然甩出一记“清洗令”,直接把中美关系推向了冰点。 7月18号,美国国防部长直接放话,说要搞个“大清洗”——所有跟美国国防部的云计算项目沾边儿的活儿,一律不准中国人员参与,还宣布要查谁跟中国有“不清不楚”的技术往来。这记闷棍打得又急又狠,使在低谷的中美关系雪上加霜。 这事得从美国国防部的云计算项目说起。2019年,美国国防部推出“联合企业国防基础设施”(JEDI)项目,计划打造一个价值100亿美元的军事云计算系统,原本由微软中标,但亚马逊以“政治干预”为由起诉,导致项目拖延多年最终流产。2022年,美国又推出“联合作战人员云能力”(JWCC)项目,总价值90亿美元,吸引了亚马逊、微软、甲骨文和谷歌等企业参与。 这些项目看似是技术竞争,实则暗藏政治博弈。就拿JEDI来说,特朗普政府曾公开施压,要求将合同判给微软,结果引发行业震动,最终项目黄了不说,还浪费了纳税人大量资金。 这次的“清洗令”,正是这种政治博弈的延续。7月19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社交平台宣布禁令后,微软不到24小时就响应,将中国工程师从军方服务中除名。表面上看是为了“国家安全”,实则暴露了美国对中国技术崛起的焦虑。 要知道,中国在云计算领域发展迅猛,阿里云2024年在海外市场最高降价59%,直接冲击了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美国担心中国通过参与国防项目获取技术,于是干脆一刀切,把中国人员排除在外。 但这种“技术脱钩”不仅伤害中国,也反噬美国自身。以微软的“数字护卫”机制为例,中国工程师原本通过美国本土人员中转参与美军云计算维护,所有操作都在合规流程内,却被ProPublica爆料成“安全漏洞”。结果禁令一出,微软不得不重新培训员工,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更尴尬的是,美国在稀土供应链上对中国依赖极深,F-35战斗机的涡轮磁铁就曾因使用中国合金被迫暂停交付,最终不得不豁免。五角大楼的数据显示,美军8万多个武器零部件依赖中国稀土,成本因此飙升5倍,甚至出现供应商开价标准价60倍的荒唐事。 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做法也颇有微词。欧盟近年来加速推动“科技主权”,推出“选择欧洲科研”项目,投入5亿欧元吸引受美国打压的科学家。荷兰、德国等地政府甚至计划用开源软件替代微软产品,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这种“去美国化”趋势,恰恰是美国单边主义政策催生的苦果。 其实美国对中国的技术遏制早有先例,2019年,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使用美国技术,结果华为反而加速了自主研发,鸿蒙系统和麒麟芯片相继问世。这次“清洗令”同样如此,表面上是封锁,实则倒逼中国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大投入。 美国的“清洗令”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其内心的焦虑。在科技全球化的今天,人为切割产业链只会损害双方利益。就像美国国防部的云计算项目,既想享受中国工程师的技术红利,又担心技术外流,这种矛盾心态最终只会让项目陷入困境。而中国在压力下反而激发了创新活力,从稀土到芯片,从云计算到人工智能,正在一步步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 这场科技博弈的最终结果,或许会让美国明白:打压从来不是长久之计,合作共赢才是时代潮流。
就在中国紧锣密鼓筹备九三阅兵的时候,美国突然甩出一记“清洗令”,直接把中美关系推
不吃饭的玲玲
2025-08-09 16:54:1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