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拳还没落下,普京就已经收到两个坏消息,第一个坏消息,就是按照俄罗斯财政部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8-09 13:36:41

特朗普重拳还没落下,普京就已经收到两个坏消息,第一个坏消息,就是按照俄罗斯财政部的说法,在今年7月份,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同比下降了27%,约合30多亿美元。第二个坏消息,就是根据估计,8月份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联邦预算额外收入缺口,还有上亿美元。 这两个数字像两把钝刀,正慢慢割着克里姆林宫的神经,俄乌冲突打了快三年,前线每天消耗的弹药、装备、人员工资都是天文数字,现在能源收入缩水,普京的钱袋子还能撑多久? 俄罗斯经济的命门就在能源上。过去十年,油气收入占联邦预算的40%以上,相当于国家财政的半壁江山。 今年国际油价持续低迷,乌拉尔原油均价从去年的75美元/桶跌到54.8美元,直接腰斩,欧洲又加码制裁,不仅限制进口,还把油价上限从60美元压到45美元。 俄罗斯被迫把原油折价卖给印度、中国,每桶便宜15到20美元。就算出口量增加,总收入还是大幅缩水。 7月的30亿美元窟窿,只是冰山一角,更要命的是军费开支像无底洞,2024年俄罗斯军费暴涨38%,达到1490亿美元,占GDP的7.1%。 前线每天消耗的炮弹超过2万发,无人机、导弹、装甲车的损耗更是惊人。仅哈尔科夫战役,俄军单日弹药消耗就超过1亿美元。 2025年国防预算还要再增30%,达到13.5万亿卢布,相当于每天烧掉370亿卢布,能源收入减少,军费却翻倍,这钱从哪儿来? 普京不是没想过办法,今年6月他签署预算修正案,把油价基准从69.7美元/桶调到56美元,卢布汇率从96.5贬到94.3。 同时动用国家福利基金填补缺口,前5个月就花掉3.39万亿卢布,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基金余额从2022年的15万亿卢布缩水到现在的不足8万亿。 一旦基金耗尽,俄罗斯可能被迫发行国债或印钞,引发恶性通胀。 国际环境也在给普京施压,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对乌援助,把责任推给欧洲。 今年5月的国防预算中,对乌安全援助砍了40%,还冻结了重建基金,这看似减轻了俄罗斯的压力,实则是在逼普京让步。 特朗普放出风要与普京会晤,条件是承认克里米亚归属。这种“交易式外交”让普京进退两难:接受意味着认输,拒绝又可能失去谈判窗口。 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转向亚洲,却没能弥补损失,尽管对东方出口占比从40%升到85%,但印度、中国更倾向于压价。 印度进口的乌拉尔原油价格比国际低20%,还要求用卢比结算,俄罗斯虽然保住了市场份额,却牺牲了利润。 今年上半年油气收入同比下降16.9%,其中亚洲市场的增量根本填不上欧洲的窟窿,屋漏偏逢连夜雨,卢布汇率又来添乱。 为缓解财政压力,俄罗斯央行默许卢布贬值,从年初的75兑1美元跌到94,本以为能通过汇率杠杆增加出口收入,没想到国际油价跌得更快。 按卢布计价的油气收入虽然增长56.2%,但实际购买力却在缩水,更糟糕的是,进口成本飙升导致国内通胀率从4.5%跳到7.6%,民众生活压力剧增。 普京现在面临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战争。能源收入锐减、军费开支激增、国际制裁加码,这三重压力正在撕裂俄罗斯的财政体系。 尽管政府通过预算调整、汇率贬值、动用储备勉强维持,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能撑多久?当国家福利基金耗尽,当卢布贬值引发社会动荡,普京还能靠什么继续这场战争? 或许有人会说,俄罗斯有庞大的外汇储备和战略资源,总能挺过去。但外汇储备中60%被冻结,黄金储备也难以快速变现。 战略资源需要时间开发,远水解不了近渴,更关键的是,国际能源市场正在重塑,欧洲加速摆脱对俄依赖,美国页岩油产能复苏,俄罗斯的议价权越来越弱。 这场经济战的结局,可能比军事冲突更残酷,当俄罗斯的财政彻底崩盘,前线的士兵可能领不到军饷,工厂可能停产武器,民众可能走上街头。 到那时,普京还能靠什么维持统治?是继续强硬对抗,还是被迫妥协求和?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将决定俄乌冲突的最终走向,也将影响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缘格局。

0 阅读:17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