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同情印度,也不要试图拉印度对抗美国,和美欧一块,做掉印度是上策。印度已经被美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8-09 10:36:45

不要同情印度,也不要试图拉印度对抗美国,和美欧一块,做掉印度是上策。印度已经被美欧抛弃,沦为国际弃子,但是印度不反思自己,还装大哥。想求中国拉一把,还要搞各种小动作。 先看看美欧是如何对待印度的。今年的 G7 峰会,韩国、澳大利亚等美国的 “小弟” 都被邀请去撑场子,可唯独印度被晾在一边。 莫迪此前还在社交媒体上炫耀 “拿到 G7 门票”,结果很快就被现实打脸。究其原因,是印度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了中立态度,没有跟随美欧一起谴责俄罗斯。这让美欧感到不满,在它们看来,印度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自然也就不再受宠。 不仅如此,美国对印度的打压还体现在经济方面。特朗普政府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商品加征关税。8 月 6 日,美国再次对印度加税 25%,加上此前的 25% 关税,印度商品出口到美国的税率已高达 50%,与巴西并列世界最高。这对印度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也让印度认清了自己在美欧眼中的真实地位。 印度一直试图在大国之间 “骑墙”,获取最大利益。它既是金砖国家成员,与中国、俄罗斯有合作,又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组成四国集团,与西方眉来眼去。 但这种 “左右逢源” 的策略,在特朗普上台后逐渐失效。特朗普不在乎所谓的制衡筹码,只要印度不按美国的意思来,就会遭到打压。美国财长还曾贬低印度 “并非全球主要玩家”,可见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已发生明显变化。 然而,印度在被美欧抛弃后,不仅不反思,还想让中国拉它一把,同时却还在搞小动作。8 月 3 日起,印度与菲律宾海军在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开展了为期两天的 “联合巡航”。印度媒体公然宣称,这是印度加强在东南亚地区战备部署、“对抗中国” 的重要举措。 显然,印度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彰显其大国形象与实力,对中国形成威慑,但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损害中印关系。 从 2017 年洞朗事件,到 2020 年加勒万河谷事件,印度国内对于中印边境问题及两国在印度洋地区的竞争,始终存在较深的偏见与抵触。 此次与菲律宾的联合行动,也是印度国内这种情绪的一种体现。它一边想寻求中国的帮助,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另一边却又做出损害两国关系的举动,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实在难以让人对其产生同情。 总之,印度如今的处境是其自身行为导致的,它在国际舞台上试图两头获利,却最终被美欧抛弃。而面对这样的局面,印度不仅不反思,还继续在国际事务中耍小聪明,对中国搞小动作。 因此,对于印度,我们不应抱有同情,也无需将其视为对抗美国的力量,从长远来看,与美欧一起 “做掉” 印度,或许才是符合利益的上策,当然,这并非是指通过武力等极端手段,而是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让印度认清现实,不再肆意妄为。

0 阅读:6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