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一万,还是月入一坑?
袁先生把155万的迈巴赫开上街接客,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其实算盘打得响:商务客单价高,一单抵普通快车十单,他赌的是“面子溢价”。
但别忘了,车贷70万,每月固定还款就得两万出头,加上保险、保养、停车,一天不开够800块就是亏。
他说净赚一万,是把折旧当隐形亏损不算账——三年下来,车价至少掉50万,等于每天白干400块。
高端网约车确实在涨,平台抽成却更高,通常25%起步。
乘客愿意为豪华座椅买单,却不愿为堵车多掏一分钟的钱。
袁先生真正的底牌不是车,是“自由”两个字:他宁可背着贷款,也要躲开朝九晚五。
问题是,当更多司机加入豪车行列,单价被压平,他的“自由”还能撑多久?
你觉得,这到底是聪明突围,还是换个姿势跳坑?留言说说,换你干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