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九个皇帝,南宋也是九个皇帝而这十八个皇帝大多有一个传统就

蕊蕊聊过去 2025-08-08 19:19:23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九个皇帝,南宋也是九个皇帝而这十八个皇帝大多有一个传统就是喜欢改名字,有的改了不止一次。 在宋朝那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十八位皇帝中不少人改过名字,甚至不止一次,这事儿背后到底有啥讲究?是避讳规矩,还是家族传承的把戏?   宋朝从960年赵匡胤建立,到1279年结束,分成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北宋定都开封,历经赵匡胤、赵炅、赵恒、赵祯、赵曙、赵顼、赵煦、赵佶、赵桓九位皇帝;南宋定都临安,历经赵构、赵昚、赵惇、赵扩、赵昀、赵禥、赵显、赵昰、赵昺九位皇帝。这些皇帝中,许多人沿袭改名的习俗,主要源于避讳制度和皇族辈分划分。避讳是为了维护皇权威严,民众不能随便用皇帝名字里的字;辈分则通过名字体现家族顺序,避免混淆支系。 这种改名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跟政治稳定挂钩。北宋初期,国家刚统一,皇帝通过改名强化中央权威,避免常用字避讳给老百姓添麻烦。南宋时,外敌压境,继承问题多,改名往往伴随过继册封,确保皇位合法。整个宋朝,这种传统影响宗室命名,形成一套皇族文化体系。   宋朝首位改名的皇帝是赵炅。他原名赵匡义,兄长赵匡胤登基后,为避兄长名讳,改成赵光义。继位后,又因光义二字常见,避讳不便,改成赵炅。这开启了宋朝皇帝改名的先河。 第二位是赵恒,他是赵炅第三子,原名赵德昌。赵炅继位后,在太平兴国八年为区分自家子嗣,改成赵元休,不久又改赵元侃。确立继承人后,才定为赵恒。 第三位是赵祯,他是赵恒唯一存活儿子,原名赵受益。册封继承人时,改成赵祯。   第四位是赵曙,他是赵恒弟弟后裔孙子,原赐名赵宗实。嘉祐七年立为皇子,改成赵曙。 第五位是赵顼,他是赵曙儿子,原名赵仲鍼。嘉祐八年父继位,改成赵顼。 第六位是赵煦,他是赵顼第六子,原名赵佣,为求平安用陋名。继位后,改成赵煦。   第七位是赵桓,他是赵佶儿子,原名赵亶,后改赵煊,又因赵佶要求儿子名字带木旁,改成赵桓。 第八位是赵昚,他是太祖后裔,原名赵伯琮。被赵构收养后改赵瑗,绍兴三十年立为皇子改赵玮,两年后立太子改赵昚。   第九位是赵昀,他原名赵与莒,为平民。赵扩无子,宰相史弥远选中他,先过继改赵贵诚。赵扩死后,过继继位改赵昀。 第十位是赵禥,他是赵昀侄子,原名赵孟启,别名赵孜。过继后改赵禥。 宋朝皇帝改名习俗,体现了礼制和家族稳定的追求。北宋多因避讳辈分,南宋多涉政治继承。通过调整,皇室化解名字冲突,确保治理顺畅。这种传统延续王朝,强化中央集权,推动文化传承。在历史中,它有助于维护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