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史上的两位“刘金山”,一位是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一位是铁道游击队大队长;一位是开国大校,一位是开国上校。 第一位刘金山是江西赣县人,1929年就参加了红军赤卫队,后又随中央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时在红4团第3连任支部书记。 当时飞夺泸定桥的任务上级交给了红4团,红4团主要从二连挑选指战员负责此次任务,刘金山知道行动名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后,主动请缨,团首长考虑到他是支部书记,同时又擅长近敌作战,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突击队指导员。 战后,包括刘金山在内飞夺泸定桥幸存的18位勇士获得了中革军委的颁发的奖品。抗战时期主要在晋察冀工作,解放战争被派往东北工作,曾任168师副师长,建国后出任济宁军分区司令员,属于正师级职务,55年授大校。 第二位刘金山是山东枣庄人,第二位刘金山参加革命要比第一位晚些,1938年参加游击队,后又于1940年参加了铁道游击队,当时铁道游击队的大队长是洪振海,洪振海见他机灵,便把他安排在身边担任通信员。 待在洪振海身边,刘金山学到了不少东西,自己也成长很快,不到一年就担任了中队长,在1941年的夜袭临城火车站的战斗中,刘金山亲手击毙了临城站日军站长(岗村原型)。 洪振海牺牲后,刘金山代理大队长一职,1942年上级正式任命其为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在刘金山的指挥下,铁道游击队先后护送过刘少奇、陈毅、罗荣桓、朱瑞等我军多名高级将领,建国后刘金山曾任苏州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授上校军衔。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4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