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战只剩下中国了!从目前美国公布的关税结果来看,唯一还能够动摇美国,或者说

古今知夏 2025-08-08 17:14:09

美国关税战只剩下中国了!从目前美国公布的关税结果来看,唯一还能够动摇美国,或者说和美国继续较量的也只有中国了,其他国家都纷纷滑跪。不过话说回来,在一开始,美国搞关税战的最终目标不就是中国吗? 这场由美国挑起的关税博弈,打到现在,活像一场硝烟弥漫的围猎。曾经叫嚣着 “全球经济伙伴” 的阵营里,大多数身影已在猎枪下弯腰。唯有中国,依旧挺直腰杆站在原地。明眼人都清楚,美国从一开始扣动扳机时,准星就牢牢锁定了这里。 看看那些提前退场的玩家,每一个都带着满身伤痕。欧盟曾自诩 “多极世界的重要一极”,却在美国抡起的关税大棒下节节败退。为了平息这场风波,他们不仅答应向美国注入 6000 亿美元的投资,还签下了 7500 亿美元的能源采购单。这哪里是平等谈判,分明是被按在桌上签下的 “城下之盟”。 德国汽车业的遭遇更具代表性,原本 2.5% 的关税被一夜之间抬升至 15%,巴伐利亚州副州长在记者会上拍着桌子怒斥这是 “赤裸裸的经济绑架”,可转头还是得让企业咽下这口气 — 毕竟美国市场占了德国汽车出口的四分之一。 日本的妥协则带着几分 “献祭” 的意味。为保住每年向美国出口的 400 万辆汽车,这个以 “产业保护” 著称的国家,不仅承诺在五年内对美投资 5500 亿美元,连坚守了半个世纪的大米市场都撕开了口子。 东京街头,戴着斗笠的稻农举着 “拒绝成为美国粮仓” 的标语跪在国会前,可首相官邸最终递出的协议上,还是写上了 “逐年扩大美国大米进口配额” 的条款。这种屈辱,像极了上世纪 80 年代广场协议的翻版,只是这一次,美国连遮羞布都懒得挂。 再往南看,东南亚国家的应对更显无奈。越南曾想借着关税转移的东风抢占市场,却被美国以 “汇率操纵” 为由加征 10% 的附加税,三星在越工厂的出口额三个月内暴跌 37%。印度雄心勃勃的 “制造计划”,也在美国对钢铁加征 25% 关税后陷入停滞,塔塔集团的汽车钢板出口量直接腰斩。 这些国家的退避,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实在扛不住美国捏着他们的经济命门 — 越南的纺织原料依赖美国市场,印度的软件外包离不开华尔街的订单。 美国的算盘打得极精。对盟友,它用关税当撬棍,撬开对方的市场、榨干投资红利;对中小国家,它用 “规则” 做枷锁,稍不顺从就扣上 “不公平贸易” 的帽子。这种 “分而治之” 的策略,本质上是想重新编织一张以美国为中心的贸易网络。 欧盟的能源采购协议,实则是要把欧洲的能源安全绑在美国的页岩油上;日本开放大米市场,是为了让美国农业资本进一步渗透亚洲;就连对东南亚的关税威慑,也是在逼迫他们放弃与中国的产业链协同。 可这盘棋,在中国这里卡了壳。美国商务部的最新报告显示,尽管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已累计达到 35%,但 2024 年中美贸易额仍逆势增长 4.7%。这背后,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是东南亚工厂里 “中国零部件 + 当地组装” 的灵活布局,更是 14 亿人的内需市场托举起的底气。 当德国车企还在为 15% 的关税发愁时,中国的电动汽车已经靠着电池技术优势,在欧洲市场拿下了 18% 的份额;当日本农民抗议大米进口时,中国的杂交水稻正在非洲开辟新的粮仓。 美国想通过关税战把中国挤出全球供应链,却发现自己的超市里离不开中国的家电,工厂里缺不了中国的稀土,甚至连苹果手机的组装线,都得依赖中国供应链的效率。 这种博弈,早已不是简单的税率数字游戏,而是两种经济模式的较量 — 美国想靠霸权维持垄断,中国却在靠创新和开放寻找共赢。 那些提前 “滑跪” 的国家,未必是看不清局势,只是暂时没有抗衡的资本。但中国的硬刚,恰恰证明了一件事:在全球经济的棋盘上,敢于坚持自己的规则,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这场关税战打到最后,拼的从来不是谁的嗓门大,而是谁的根基稳。美国或许能暂时逼退几个对手,但想凭关税锁住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体,终究是打错了算盘。

0 阅读:1322

评论列表

小曹

小曹

3
2025-08-08 21:37

美国最后一击就是关税!美元和黄金玩不转了,玩美元和石油,这个玩不转了玩关税……

李文太

李文太

2
2025-08-08 21:58

关税,原始目的是保护本国的同类产品,美国现在搞全球加税,实际上是喝自己老百姓的血,没什么可怕的。

南江

南江

1
2025-08-08 22:18

我们能不能搞个没美国的自由经济联盟呢?一起不卖买美国货让他一边玩去。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