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纪登奎的辞职申请通过审批之后,就搬离了原来的住址。没有想到,搬到新家

历史探险家 2025-08-08 14:37:38

1980年,纪登奎的辞职申请通过审批之后,就搬离了原来的住址。没有想到,搬到新家后,纪登奎在看电视新闻时,发了一次很大的脾气!

深秋的北京城飘着零星雨点,内务部街胡同里那棵老槐树叶子快掉光了。

刚搬进四合院的纪登奎披着旧棉袄,坐在堂屋看那台牡丹牌黑白电视机。

新闻里正播着某地查处的贪腐案,这位前国务院副总理突然"啪"地拍在八仙桌上,震得茶碗盖直跳:"这帮蛀虫!要搁当年就该军法处置!"

这话得从四十多年前说起,1935年寒冬腊月,山西武乡县的山沟里,14岁的放羊娃纪登奎把羊鞭往雪地里一摔,跟着红军宣传队走了。

第二年开春,他成了全团年纪最小的党员。

那些年钻山沟打游击,跟着刘邓大军打淮海,子弹擦着头皮飞是常事。

1949年开国大典那天,他作为南下干部正在湖南剿匪,听见收音机里礼炮响,这个铁打的汉子躲在墙角抹眼泪。

1951年早春,毛主席专列停靠许昌站。

当时才30岁的地委副书记纪登奎被通知上车汇报,他记得特别清楚,主席穿着灰布中山装,袖口磨得发亮。

谈到土改工作时,他把自己犯过的错一五一十全抖搂出来。

后来省里领导埋怨他太实诚,他脖子一梗:"跟主席汇报还能掺水?"

没想到两个月后调令就下来了,直接提拔成地委书记。

特殊时期那几年,纪登奎的日子不好过。

有回被关在牛棚里饿了两天,看守他的红卫兵小战士偷偷塞给他半块烤红薯。

后来还是毛主席发话"纪登奎同志是经过考验的",这才让他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1969年开九大,主席当着一屋子中央委员介绍:"这是纪登奎,我的老朋友。"

这话把在场的人都惊着了——要知道能被主席当众称"老朋友"的,全国找不出几个。

到了1976年,纪登奎已经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每天要处理成堆的文件。

有次连续熬了三个通宵,秘书发现他趴在办公桌上打鼾,手里还攥着没批完的报告。

身边工作人员都劝他注意身体,他总摆摆手:"比起长征吃草根的战友,这算个啥?"

1980年春天开十一届五中全会,57岁的纪登奎递了辞职报告。

组织上再三挽留,他摸着胸口说:"我这老胃病三天两头犯,别占着位置耽误国家大事。"

最后中央特批按正部级待遇退休,警卫员、专车都撤了,他就留了个做饭的老阿姨。

搬到四合院头两个月,他成天在院里转悠。

有回看见墙根杂草长高了,抄起铁锹就要铲,被邻居老张头拦下:"您这大领导哪能干这个?"

他眼睛一瞪:"啥领导不领导的,现在就是平头老百姓!"

后来胡同里谁家修房子、孩子上学遇到难处,都爱找他拿主意。

闲不住的纪登奎没过多久又找了份差事,去农研所当特约研究员。

头回去河北农村调研,公社书记要摆酒接风,他筷子往桌上一拍:"把这桌菜折成钱,给村小学买书本!"

后来写调查报告,非得亲自核实每个数据,有回为个粮食产量数字,连夜打电话到县统计局查原始台账。

要说最让他上火的,还得是看电视新闻。

那天播某地干部贪污扶贫款的案子,他气得在屋里转圈,把《人民日报》拍得啪啪响:"当年提着脑袋干革命,就为这个?"

老伴劝他消消气,他指着电视机直哆嗦:"这些败家子对得起牺牲的战友吗?"

别看纪登奎脾气爆,过日子却抠搜得很。

有回去天津调研,随行人员要给他买软卧票,他非挤硬座车厢。

所里要给他配专车,他脖子一梗:"坐公交还能听老百姓唠嗑呢!"

去世前住院那阵子,听说同病房的老工人付不起药费,偷偷让儿子把自己补品拿去卖了垫钱。

1988年7月13日,纪登奎走了。

追悼会上来了不少老百姓,有拄拐杖的老农,有穿工装的工人。

灵堂摆着他最爱的那盆君子兰,花瓣上还沾着清晨的露水。

胡同口修鞋的老王头说得实在:"这老头当过大官,可骨子里还是当年那个放羊娃。"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历史探险家

历史探险家

探寻历史文化乐趣,解锁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