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每天烧24亿军费,美国在怕什么?中美真要干起来,美国最怕的,根本不是中国

阿秋手作 2025-08-07 23:56:32

[微风]每天烧24亿军费,美国在怕什么?中美真要干起来,美国最怕的,根本不是中国的导弹,而是中国改写规则的能力。 美国的传统战略一直很直接:在亚太地区投大钱,比如花了近百亿美元的太平洋威慑项目,就是为了牢牢守住马六甲海峡这类关键通道,这里每天有超过1600万桶石油经过,控制了它,差不多就攥住了全球工业的命脉。 可中国的应对,不是在海上直接对抗,而是换了个思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美国还把注意力放在大洋上时,欧亚大陆上的中欧班列已经在加速发展。 2024年,有超过19000列中欧班列穿越大陆,运量增长了9%,硬生生把不少贸易从颠簸的海路转到了稳定的陆路,直接降低了世界对马六甲海峡的绝对依赖。 同时,中国西部新疆的电网正跨出国境,往中亚输电,这不光是输出能源,也是在改变传统的能源流向,在产业链上游,中国通过管理稀土等关键资源的出口,也悄悄掌握了源头的话语权。 如果说改变贸易路线是调整竞争的外在形式,那在金融和技术这些虚拟领域,一场更深刻的变化早就开始了,美国维持霸权的两大支柱——美元和技术壁垒,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保住技术优势,美国对华为等公司采取了精准打击,又是下行政禁令,又是撤销出口许可,还联合盟友搞芯片联盟,想拦住对手往高端制造领域发展的路。 不过,封锁往往会催生出新的发展方向。,金融领域里,去美元化的变化正在慢慢扩大,靠着RCEP的大市场和与超过65个国家地区的本币互换协议,中国正把人民币结算网络铺到全球。 不管是在巴西用人民币买铁矿石,还是和东盟之间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的贸易结算,越来越多的交易开始不用美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业务量在2024年涨了43%,覆盖了185个国家和地区。 这股势头正冲击着原来的金融秩序,就连新加坡央行都在增持人民币资产来分散风险,远在洛杉矶的金融机构也发现,人民币业务窗口多了起来,美元清算通道却时常拥挤。 技术领域的情况也差不多,中国早就不满足于追赶了,从5G时代参与制定标准,到主导发布全球第一个量子计算国际标准,再到拥有超过50颗在轨卫星、定位精度优于2米的北斗导航系统,目标很明确:要自己来定义未来的技术标准。 这场博弈的最高层面,是对全球治理框架本身的规则制定,美国长期依赖二战后建立的同盟体系,靠环太军演和奥库斯联盟来巩固旧秩序。 但中国选择内外都下功夫,一边在旧体系里做调整,一边在体系外建全新的合作平台,在联合国,中国推动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把发展中国家的诉求纳入全球气候治理;在WTO,联合其他国家对发达国家在药品专利上的壁垒提出挑战。 在体系之外,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对接,在沿线国家建起了全新的经济合作模式,更有前瞻性的是,当世界还在为人工智能的未来争论时,中国早在2021年就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想为这个新兴领域定下道德和法律的框架。 最后,还是回到那个根本的矛盾上,美国的航母拦不住中欧班列通行,高端芯片的禁令也挡不住中国制定量子计算的国际标准。 就像新加坡总理黄循财说的,马六甲容不下多套规范,这意味着新旧两套规则体系碰撞,必然会引发全球性的系统风险。 回头看,每天花掉的24亿美元军费,更像是在为一个正在过去的时代付昂贵的维护费,在这场硬实力和规则重塑的较量中,有一方已经悄悄拿到了定义未来的主动权。

0 阅读:129

猜你喜欢

阿秋手作

阿秋手作

一个喜欢手工的业余小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