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前总统萨科齐表示,克里米亚历史上是俄罗斯领土,大部分民众也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讨论克里米亚回归乌克兰是一种幻想。
萨科齐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早年从地方起步,逐步攀升。他当市长时,专注城市发展,处理预算和治安问题。 进入中央政府后,他多次换岗,积累内政和经济经验。总统任内,他推动多项改革,但也面临经济危机和移民争议。 他的外交政策转向亲美,但欧洲内部协调复杂。卸任后,他试图回归,但司法问题缠身。他的生涯反映法国政坛的起伏,靠个人努力从移民后代变成国家元首,但也暴露权力斗争的现实。 萨科齐2023年8月在访谈中谈到克里米亚,说这个地方历史上属于俄罗斯,大多数居民自认俄罗斯人,幻想让它回归乌克兰不现实。 这话跟多数西方政客唱反调,马上引发争议。克里米亚半岛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俄罗斯族占近60%,他们对俄罗斯的认同感强。
18世纪末,俄罗斯帝国从奥斯曼土耳其手里夺取此地,通过战争纳入版图。19世纪中叶,英国法国等国联军与俄罗斯打克里米亚战争,焦点在塞瓦斯托波尔,俄方失利但没完全丢掉控制。 1954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为纪念俄罗斯乌克兰合并300周年,把克里米亚行政转给乌克兰,当时两国同在苏联,没大影响。 1991年苏联解体,克里米亚归属成问题,俄罗斯和当地人认为该属俄罗斯,乌克兰坚持领土完整。塞瓦斯托波尔是俄罗斯黑海舰队基地,战略重要。 2014年乌克兰政局乱套,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新政府亲西方。俄罗斯担心黑海舰队基地丢掉,快速行动。 2月底,无标识士兵占领议会和机场,当局组织公投,居民投票选择加入俄罗斯。3月18日,俄罗斯正式宣布吞并克里米亚。俄罗斯说这是基于历史和民众意愿,乌克兰和西方叫非法吞并。 俄罗斯作为核大国,黑海舰队没了基地就站不住脚。萨科齐的话点出这个现实,克里米亚问题根深蒂固,不是简单归还能解决。历史遗留加上地缘战略,让谈判难上加难。
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当地变化大。俄罗斯投钱修路建桥,2018年克里米亚大桥通车,连接本土。居民用俄罗斯护照,经济融入俄罗斯体系,旅游和农业有所发展。 但国际社会多数不承认,乌克兰坚持领土主张,人权问题频出,如克里米亚鞑靼人抱怨压制。冲突延伸到乌东,谈判中克里米亚成死结。俄罗斯加强军事化,半岛变基地。 萨科齐卸任后,司法麻烦不断。2014年他涉嫌窃听和腐败被查。2021年法院判他3年徒刑,缘于腐败案,上诉失败。 2023年维持原判,2024年最高法院驳回,他戴电子镯在家服刑。2025年5月电子镯移除,6月15日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被剥夺。他还有其他案子,如2012年竞选资金非法,利比亚腐败指控,政治路彻底堵死。 萨科齐的司法案反映法国反腐力度,他从巅峰跌落,凸显权力风险。克里米亚后续,俄罗斯控制稳固,但国际制裁持续,半岛发展受限。 乌克兰东部冲突升级,2022年俄全面入侵加剧局面。萨科齐的言论虽争议,但戳中地缘现实。克里米亚历史纠葛,让和平遥遥无期。他的结局提醒政客,卸任后日子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