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年正月,司马懿带着两个儿子站在刑场高台上,看着下面跪着的桓范及其族人,说:“你自诩是曹爽的智囊,可想到有今日。” 十年前,魏明帝曹叡病重垂危,临终前让曹爽、司马懿为托孤大臣,辅佐年仅八岁的曹芳。 曹芳即位后,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曹爽身边的亲信,大多是曹魏宗室子弟或世家公子,他们不断撺掇曹爽:“司马懿老奸巨猾,手握兵权,久必为患,大将军应早做打算。” 公元244年),在亲信丁谧的策划下,曹爽以皇帝名义升司马懿为太傅。这个职位听起来尊贵,实则剥夺了司马懿的军政实权,把他架空了。 紧接着,曹爽将自己的弟弟曹羲、曹训分别任命为中领军、武卫将军,牢牢掌控了禁军;心腹何晏担任吏部尚书,负责官员任免;邓飏、丁谧则成为尚书,把持朝政。 被夺去实权的司马懿没有立刻发作,这位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朝的老臣深知隐忍的重要性。他开始装病,经常卧床不起。 就在曹爽得意忘形之时,有一个人始终保持着清醒,他就是桓范。桓范出身沛国桓氏,是东汉名臣桓荣的后代,在曹魏历任中领军、尚书、大司农等职。 桓范颇有智谋,性格刚直,他多次提醒曹爽,但都被当成了耳旁风。 249年正月,按照惯例,皇帝曹芳要去洛阳城南九十里的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爽决定带着弟弟曹羲、曹训以及何晏等核心亲信一同前往。 出发前,桓范急匆匆赶来劝阻:“大将军,您兄弟掌握禁军兵权,不宜同时离开,万一京城有变,如何应对?” 曹爽不耐烦地挥手:“元则多虑了,司马懿病得快死了,洛阳城内都是我们的人,能有什么变故?你留守京城,看好家就行了。” 曹爽哪里知道,这正是司马懿等待已久的机会。曹爽一行浩浩荡荡离开洛阳后,司马懿立刻从病榻上 “站” 了起来。 正月初六清晨,司马懿率领家兵和旧部控制了洛阳城的武库和城门,他派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职权,接管曹爽的军营;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接管曹羲的军队。 随后,司马懿进宫面见皇太后郭氏,历数曹爽罪状,让下诏废黜曹爽兄弟,被控制的郭太后被迫同意。 控制京城后,司马懿又派人封锁洛阳通往高平陵的道路,并向远在高平陵的曹芳上书,弹劾曹爽兄弟,请求皇帝罢免曹爽等人的官职。 正在陪皇帝打猎的曹爽看到奏疏后,吓得脸色惨白,他的亲信们也慌作一团。 何晏主张:“我们应护送皇帝到许昌,召集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 但曹羲、曹训等人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纷纷表示:“洛阳已失,禁军在握,我们手中没有兵权,如何对抗?” 就在曹爽手足无措之时,桓范趁司马懿控制京城的混乱之际,骗开城门,快马加鞭赶往高平陵。 见到曹爽后,桓范说:“大将军,我带着大司农印信而来!许昌有我们的别库,粮食充足,我可以调动天下粮草。请立刻护送皇帝到许昌,下诏讨伐司马懿。” 然而,曹爽看着身边哭哭啼啼的亲信和惊慌失措的弟弟们,犹豫了。他这辈子顺风顺水,从未经历过如此凶险的局面。 司马懿看透了曹爽的软弱,派人送来书信:“只要大将军交出兵权,我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和荣华富贵,可保留爵位,以侯还第。” 送信的人还带来了太尉蒋济的担保,这位老臣在信中说司马懿 “不失信于天下”。 从正月初六傍晚到初七清晨,曹爽在高平陵的营帐里度过了人生中最漫长的一夜。他反复看着司马懿的信,听着亲信们的争论,内心在抵抗与投降之间剧烈摇摆。 桓范声泪俱下地劝道:“大将军!匹夫尚有一死,何况您是辅政大臣!您难道要放弃兵权当阶下囚吗?” 曹爽捂着脸,突然站起来把佩刀扔在地上:“我决定了!司马懿想要的不过是兵权,我交给他就是。我做不了大将军,还能当个富家翁,守住家业总可以吧?” 听到这话,桓范如遭雷击,他瘫坐在地上,仰天长叹:“曹子丹(曹真)何等英雄,怎么生出你们这群猪狗不如的儿子!我今天算是要跟你们一起灭族了!” 初七清晨,曹爽将大将军印绶交给司马懿派来的人,然后护送皇帝返回洛阳。 回到洛阳后,曹爽兄弟被软禁在府邸中,没过几天,司马懿就指使亲信弹劾曹爽谋反,在酷刑之下,何晏等人被迫 “招供”,牵连出曹爽兄弟及桓范等多人。 负责审理此案的正是当初担保司马懿不会失信的蒋济,他想为曹爽求情,却被司马懿拒绝, 蒋济这才明白自己被司马懿利用,羞愤交加,不久后便病死了。 正月初十,判决下来:曹爽、曹羲、曹训兄弟,以及何晏、邓飏、丁谧、桓范等八家,全部 “夷三族”。所谓 “夷三族”,就是要处死罪犯的父族、母族、妻族,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不留。 桓范的家族虽然遭到重创,但沛国桓氏并未灭绝,其后代桓温在东晋时期崛起,成为权倾朝野的大将军,曾三次北伐,一度废立皇帝,差点重演司马懿篡魏的故事。 桓温的儿子桓玄更是一度称帝,建立桓楚,虽然很快失败,但也算为桓范报了当年的仇,出了口恶气。#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249年正月,司马懿带着两个儿子站在刑场高台上,看着下面跪着的桓范及其族人,说:
国际大碗说
2025-08-07 13:27: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