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奥运冠军陈若琳被亲生父母抛弃,被舅舅养大,当她斩获22个世界冠军后,

琴音流转 2025-08-07 12:27:58

1995年,奥运冠军陈若琳被亲生父母抛弃,被舅舅养大,当她斩获22个世界冠军后,亲生母亲却找上了门,但陈若琳的举动让人意外。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三岁那年,陈若琳的世界突然塌了半边天。 父母离婚后各奔东西。 父亲消失得无影无踪,母亲带着弟弟远走澳大利亚。 唯独把她留在江苏南通的老屋里。 外婆推门看见小外孙女蜷在墙角哭,心揪得生疼,赶紧把孩子搂回自己家。 可老人年纪大了,照顾孩子实在吃力。 思来想去还是把若琳过继给了舅舅。 好在舅舅舅妈心善,待她如同亲生,陈若琳渐渐改口喊起了爸爸妈妈。 四岁那年,舅舅带她去市儿童体校学游泳。 小姑娘在水里扑腾得欢,被跳水教练高峰一眼相中:“这孩子关节柔韧性好,骨架也轻巧,天生是跳水的料!” 家里人想着多学门本事总没错,就让她转练跳水。 谁也没料到,游泳池边这次偶然的指点,竟改变了陈若琳的人生轨迹。 训练刚起步就遇上大坎。 六岁那年练动作摔断了右胳膊,石膏从肩膀打到手腕。 医生说要养三个月,可一个月后就有比赛。 小姑娘疼得夜里直抽气,白天却咬着牙配合医生做康复治疗。 比赛那天她吊着绷带上跳台,硬是拿了第四名。 教练看得直咂舌:“这丫头骨子里有股狠劲!” 十四岁那年,国家队教练周继红来选苗子。 看着陈若琳从十米台翻腾入水,水花压得比老队员还小,当场拍板要人。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刚进国家队半年的陈若琳站在三米板前,手心全是汗。 她和搭档动作干净利落,最后摘了银牌。 颁奖时看着冠军脖子上的金牌,小姑娘眼睛亮得像点了盏灯。 真正的爆发在四年后。 北京奥运会女子十米台决赛,十八岁的陈若琳像换了个人。 五个动作个个精准,入水几乎不见水花。 当计分屏跳出总分447.70时,全场沸腾。 这成绩破了奥运纪录! 她摸着胸前金牌,望着观众席上举着“若琳加油”横幅的舅舅舅妈,眼泪终于掉了下来。 荣耀背后藏着伤病。 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颈椎旧伤复发,疼得转头都困难。 决赛时第七跳明显晃了下,最后屈居亚军。 领奖台上她笑得勉强,回更衣室才抱着教练哭出声:“就差那么一点...” 2016年里约成了谢幕战。 双人十米台决赛,她和搭档像复制粘贴似的同步,七轮下来把对手甩开二十分。 颁奖仪式进行时,看台角落突然站起个女人,举着“琳琳妈妈爱你”的纸牌。 陈若琳愣在台上,竟是二十多年未见的生母。 赛后更衣室里,母亲攥着衣角不敢上前,倒是陈若琳主动抱住她:“都过去了。” 退役后陈若琳没离开跳水池。 2018年她以教练身份重回国家队,训练场上常能听见她喊:“手并拢!脚尖绷直!” 有队员偷懒,她就指着自己膝盖的伤疤说:“当年这里缝了八针,第二天照常训练。” 她带出的徒弟也争气,2021年东京奥运会包揽女子跳台金银牌。 如今回南通老家,街坊还爱讲她小时候的事。 三岁被爹妈扔下,外婆用米汤喂大的娃。 六岁断胳膊不哭不闹;十四岁拎着行李进北京。 这些故事传到陈若琳耳朵里,她只是笑笑。 训练馆墙上挂着她的五块奥运金牌照片,新队员经过时总会多看两眼。 照片里的姑娘笑得眉眼弯弯,仿佛那些摔打与离散,都化作了入水时绽放的涟漪。 主要信源:(新浪网——退吧!陈若琳儿时路太坎坷 再坚持跳下去或瘫痪)

0 阅读:0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

琴音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