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松桃苗族自治县种植的订单辣椒全面开采。今年,松桃实施种植3万亩订单辣椒,通过统一辣椒种植、采收、销售,推动辣椒向产业化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建立稳定的产销保障体系。
在黄板镇前丰村辣椒种植基地,40余名村民忙着采摘辣椒。该基地160亩的辣椒处于不同生长期,部分成熟可采,部分尚青,还有不少植株处于开花期。由于辣椒成熟度不一,需要采用人工精细化采摘,由此产生较大的劳动力需求,吸纳了前丰、瓦厂、盐井等村的村民来到基地务工。
村民采摘辣椒,按照“七角一斤”称重,多做多得,村民们趁着早上天气凉爽,早早到地里采摘辣椒。
“我们从早上6点半来采辣椒,每天要采到100多斤,可以赚70多块钱,我觉得他们发展这个辣椒产业还可以,可以来赚点零用钱。”黄板镇盐井村村民梁八妹说。
梁八妹手脚麻利,当天上午,她便采摘了74.9斤辣椒。中午时分,村民们把采收的辣椒进行称重,工作人员记录好每位村民采摘的数量并发放工资。村民们领到工资后,又扎进基地里继续采摘辣椒。
该基地的辣椒预计可以采摘4个批次,当前头茬的辣椒还要采摘一个星期左右。第一批次的辣椒采完后,接着还将施肥、除草,让辣椒继续开花、结果。按照当前长势,该基地的辣椒将在第二、三批次进入盛产期,届时还需调配人力保障采收工作。
据了解,黄板镇以种植大户带动散户为主要发展模式,全镇26个村种植了辣椒。各村设立一个收购点,当日采收的辣椒,当日运送到加工厂进行加工。
“我镇今年共发展1000亩龙艳11号辣椒,从8月2日开始采摘,目前,共采摘了7.5万斤,每天用工180余人次,预计今年全镇辣椒采摘需要用工8000余人次,预计支付劳务费60万元以上,通过发展辣椒产业,可以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实现增收致富。”黄板镇党委书记刘建英说。
目前,松桃苗族自治县已构建起辣椒种植、加工、销售的辣椒产业链发展模式,通过松桃苗族自治县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统筹运营,带动辣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松桃今年种植的辣椒品种主要为线椒、子弹头、龙艳11号、星悦等,该公司每天将采收的鲜椒及时加工,方便存放及销售。
在位于太平营街道的强村富民工坊里,堆放着不同品种的辣椒,形成了一个个“辣椒”小山堆,铲车来回穿梭,将鲜椒运送至烘干生产线。同时,各个乡镇的辣椒运输车源源不断地送到工坊,进行过磅称重、质量检测、卸货入库等流程。
当前是辣椒大量上市的阶段,松桃苗族自治县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每天统计辣椒收购情况,当天,黄板镇交售1.43万斤辣椒、寨英镇交售1.15万斤辣椒、长兴堡镇交售1.06万斤辣椒。
该工坊有3台烘干机,每台可以烘烤30吨辣椒。当天,两台烘干机在烘烤龙艳11号、一台烘干机在烘烤子弹头辣椒。其中,一条烘干机生产线还设置了约60米的传输带,辣椒烘干后可以通过传送带直接传输至另一个库房进行打包,减少搬运环节。
“我们每天24小时都在烘干辣椒,辣椒放进设备到烘干需要11至13个小时。我们烘干辣椒时,主要是控制好烘干机的速度、温度,每两小时要去摸一下辣椒的湿度、查看辣椒外观,看机子的速度、温度是否匹配,保证辣椒质量。”松桃苗族自治县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工坊负责人李林介绍说。
目前,松桃有2个辣椒加工厂,一个位于太平营街道、一个位于甘龙镇,共有4条烘干机生产线。其中,甘龙镇加工厂主要负责加工甘龙、永安、瓦溪、石梁4个乡镇的辣椒,其余乡镇则把每天的鲜椒运送至位于太平营街道的加工厂。
“今年,我县种植辣椒3万亩,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县强村富民公司面向全县发展订单辣椒种植。目前,辣椒已全面进入采收期,各乡镇当天采收完成后,直接交收到县强村富民公司辣椒加工厂进行烘干,平均每天收购鲜椒20万斤。截至目前,共收购鲜椒100万斤。辣椒烘干后直接销往遵义虾子、重庆、成都等市场,预计年产量4500万斤,总产值可达9000万元。”松桃苗族自治县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宗奇说。(文/图谢慧芳、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