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月8日,长春的奉军在青楼里捉到了东北最大的女土匪。在将其押往军法处惩

历史趣闻挖掘机 2025-08-07 10:35:33

1925年1月8日,长春的奉军在青楼里捉到了东北最大的女土匪。在将其押往军法处惩处时,张学良和吴俊生同时发来电报,要求刀下留人,他们都想要这个人。

那年东北的寒冬腊月,长春城里出了件轰动的大事——横行多年的女土匪头子“驼龙”落网了,这个本名叫张淑贞的女人出身贫苦,十六岁被人贩子拐进窑子,后来竟成了让官兵头疼的悍匪。

要说她这半辈子,真应了那句老话: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张淑贞打小生在辽阳乡下,家里穷得连个像样的炕席都没有,她娘走得早,爹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爷俩勉强糊口过日子。

谁承想这丫头出落得水灵,十六岁那年跟着同乡进城找活干,半道叫人贩子盯上了,三拐两拐就卖到长春“金玉堂”春楼,老妈妈见她模样俊,起了个花名叫翠喜儿。

刚进窑子那阵子,张淑贞天天跟老妈妈对着干,可窑子里养着打手,外头还有地头蛇撑腰,她一个乡下丫头哪斗得过?

挨了几顿鞭子、饿了几回饭,到底还是低了头,说来也怪,这姑娘天生带着股子狠劲,接客时冷着张脸倒成了特色,反倒成了城里达官贵人争相追捧的头牌。

在1919年冬天,土匪头子王大龙来城里寻乐子,一眼相中了这个冷美人。

要说这大龙也是真上心,拿着真金白银来赎人,老妈妈却死活不肯放摇钱树,土匪有土匪的办法,转头绑了老妈妈的独生子,这才把张淑贞换了出来。

跟着大龙上了山,张淑贞算是开了眼,土匪窝里不讲究三从四德,她跟着学骑马打枪,不出半年竟练得比爷们还利索。

双手使匣子枪能在百步外打灭香头,得了个“双枪驼龙”的名号,平日里跟着大龙打家劫舍,专挑富户下手,渐渐在吉林地界闯出名头。

要说这土匪行当终究是刀口舔血的营生,1923年秋,大龙带人打德惠县善人屯,碰上个硬茬子——纪家大院。

院墙高得赛城墙,护院家丁都有快枪,两边僵持不下时,县保安团闻讯赶来,把土匪包了饺子,大龙中弹死在乱草窠里,尸首都没能抢回来。

驼龙这下红了眼,接过大当家的位子就要报仇,转过年带人血洗了纪家大院,连带着帮过纪家的村子都遭了殃。

可土匪终究干不过正规军,几场仗打下来,两千多人的队伍被打得七零八落,驼龙倒是机灵,扯了块粗布包头,混在难民堆里又溜回了长春城。

要说这女人胆儿也忒肥,居然藏身在春楼重操旧业,白天接客周旋,夜里带着残部抢当铺、绑富商,把长春城搅得鸡飞狗跳。

吉林警备司令李杜早就憋着要抓她,派了个绿林出身的连长扮成嫖客,趁她接客时来了个瓮中捉鳖。

抓人容易发落难,这边刚把驼龙押进大牢,沈阳的张学良和八面城的吴俊升同时发来电报,都要提人去审。

李杜捧着两份电报直嘬牙花子——少帅是未来的东北王,吴大帅是张作霖拜把兄弟,哪个都得罪不起。

到底是带兵的人脑子活泛,李杜连夜给驼龙拍了张照片,天没亮就拉到刑场毙了。

等沈阳再来电报催问,直接回话“人已正法,有照片为证”,这招既保全了上司颜面,又绝了后患,倒显出乱世里当官的生存智慧。

处决那天正赶上正月十五,长春城万人空巷,老百姓挤在四马路看热闹,倒没几个骂这女土匪的。有眼尖的瞧见,驼龙临刑前要了丈红绸子披身上,仰着脖子喊了声“来吧,我不怕死”。

枪响之后,二十四岁的年纪,半辈子跌宕,全化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如今翻这些陈年旧账,倒让人看清个道理: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比纸薄,活路比麻乱,能全须全尾过完一辈子的,那都得是修了几辈子的福分。

0 阅读:55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挖掘机

历史趣闻挖掘机

历史趣闻挖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