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就解放军环岛军演表态:两党已达成共识,若大陆攻台,美将出兵。 赖清德“5·20”讲话的“两国论”余音未了,台海的平静便被打破。一边,是美国政客跨越太平洋而来的“坚定支持”;另一边,则是解放军用战机和军舰划下的“禁区”。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究竟谁是精心排练的舞台剧,谁又是无法回避的冷酷现实? 这场戏的主角之一,是美国众议院外委会主席麦考尔。他率团窜访台湾,给焦虑的“台独”势力送去了一套台词。 麦考尔宣称,美国两党会坚定地“同台湾站在一起”,并呼吁加快对台军售,因为“没有威慑就没有和平”。 这番话听起来慷慨激昂,意在营造美国会提供军事保护的幻象,用政治表演来安抚人心。 可是,再精彩的表演也需要道具。美国的“援台剧本”恰恰充满了漏洞。首先,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从来就不是一张无条件的保单,如果战争因台湾主动挑衅而起,美国并无出兵的法律义务。 这意味着,台湾当局一旦越过红线,这张所谓的“护身符”随时可能失效。 而麦考尔鼓吹的武器输送,在解放军已形成有效封锁能力的现实面前,顶多算是个心理安慰。毕竟,就算武器运抵台湾,也无法改变其能源和贸易命脉随时能被切断的困境。 更有意思的是,这场表演的国际观众也并不买账。美国的关键盟友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对“假设性”的台海冲突问题三缄其口,显然不愿为台湾冒险。 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下,美国的“援台”独白,应者寥寥。 就在美国政客们于台前激情表演时,另一场关乎实力的硬仗,已经在台海的广阔背景下拉开。 解放军东部战区举行的“联合利剑-2024A”军事演习,远非简单的武力展示,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实战预演。 战机与舰艇从北、南、东三面合围,不仅模拟打击台北、高雄、花莲等关键节点,更重要的是,演习阵型牢牢扼住了“台独”势力可能向东逃窜的海上路径,形成了一张天罗地网。 这场演习最厉害的一招,在于它精准扼住了台湾的生存命脉。台湾作为一个资源匮乏、高度依赖进口的岛屿,能源、粮食乃至经济运转全都系于海上贸易。 解放军演练的封锁能力,等于宣告可以随时切断这些生命线。一旦开战,台积电可能停摆,贸易将被中断,整个社会的物资链会在短时间内崩塌。 这种经济与社会层面的崩溃,恐怕才是台湾无法承受之重。这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面对解放军的真刀真枪,最能说明问题的,反倒是美军的“不作为”。演习期间,美军在该地区的两艘航母并未采取任何抵近或干预的实质动作。 这种沉默,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一种默认——该区域已是中国大陆的势力范围。 美军的实际背书一旦缺位,麦考尔这类不掌握兵权的议员,其角色更像是舞台上的“演艺人员”,言论虽有舆论效果,却根本改变不了现实的力量对比。 当然,北京的回应也远不止军事层面。一套立体的惩戒体系正在形成。针对麦考尔窜访,中方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 事实上,在赖清德上台后短短几天内,大陆就已连续制裁了多家支持“台独”的美国相关企业和个人,清晰地释放了“挑衅必有代价”的信号。 同时,北京的压力也延伸到了台湾为数不多的所谓“邦交国”。派外长出席赖清德就职典礼的危地马拉,很快就发现其咖啡豆等产品进入中国大陆时受阻。 这标志着大陆对台“邦交”策略,正从过去的“以惠为主”,转向更具威慑力的“恩威并施”。
美就解放军环岛军演表态:两党已达成共识,若大陆攻台,美将出兵。 赖清德“5·20
梦里水乡之舟
2025-08-07 00:14:33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