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江西一农民去世后,儿子将父亲遗体放进了大缸,村里人纷纷说儿子不孝,没想到在3年后打开大缸后,所有人都傻眼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0年,江西灵山脚下的一个村庄发生了一件令全村震动的事情,林观荣,一位虔诚佛教信徒在临终前留下了一个异常的遗愿,不要火化、不要下葬,而是希望自己的遗体能够被密封进一个大缸中。 这个听起来近乎荒诞的要求,在他儿子林上水的坚持下,变成了现实,村民们对此嗤之以鼻,甚至有不少人指责林上水违反孝道,但谁也没想到,这个决定在三年后掀起了轩然大波。 林观荣出生在灵山脚下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这座山以佛教名山著称,寺庙林立、香火鼎盛,早已融入村民的生活。 他虽未出家为僧,但多年来习惯斋食诵经,常年参与寺院事务,逐渐被村里人视为“半个出家人”,他为人厚道,不多言语,修建山道、捐资修庙皆是默默出力,年纪越大,他的信仰越发坚定,逐渐萌生了“修成肉身”的愿望。 肉身不腐,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修行圆满的一种象征,林观荣年轻时曾听说过某些高僧圆寂后遗体不腐,被寺庙供奉为“肉身菩萨”,这在他心中埋下了深深的向往。 他不曾和外人多讲这个念头,只是在临终之际,将这个愿望交托给儿子,希望死后能被放入大缸密封三年,以求成全心中的信仰。 林上水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从未接触佛教经典,但他知道,父亲一生敬佛如命,这件事对父亲意味着什么,他明白自己将因此承受极大的压力,也明白村里人对这种做法不可能接受,他没有反驳,也没有寻求解释,只是默默着手准备。 他四处打听,找到一对能容纳成人遗体的大陶缸,又按照寺中老和尚指点,购置了石灰、木炭等干燥材料,林观荣去世后,林上水依照父亲生前交代,将遗体清洗、净身,穿上干净衣物后放入缸中,四周填充吸湿防腐材料,再用封泥封死缸口。 缸被安放在家中偏房角落,一个远离阳光直射和潮湿的位置,从那一刻起,林上水开始了三年的守候。 村里很快传开了这件事,众说纷纭,有人觉得林上水疯了,也有人质疑这是否违反乡俗,不少老人摇头叹息,认为这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甚至连林家的亲戚也不再常来常往,生怕染上什么“邪门事”,林上水却从未辩解,他知道,这不是一场博取认同的行为,而是对父亲信仰的交付。 时间如水般流过三年,没有任何异样的动静,也没有任何试图中止这件事的力量,林上水不曾动摇,他每日都在缸旁焚香,内心既期待又不安,这天终于到了,按照原本约定的期限,缸要打开,他没有张扬,只叫来几位老邻居和村中几位年长者,作为见证人一起打开尘封三年的缸盖。 缸盖揭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令人震惊的是,林观荣的遗体并未腐烂,虽然肤色发黑,体形略有干瘪,但四肢形态完整,面部轮廓清晰,双手依旧合十于胸前,缸内没有异味,反而传出淡淡石灰的干燥气息。 几位围观者一时语塞,曾经的质疑与嘲笑此刻无从说起,他们看着林上水那双通红的眼睛,不知该说些什么,林上水随后请来工匠,将遗体固定保存,并小心地供奉在家中一角,从此这尊“金身”不再是离经叛道的象征,而成为了村中谈论的焦点。 有人说这是佛缘所至,也有人更倾向于科学解释,认为密闭缸体、干燥环境和石灰材料确实能延缓腐败,这两种声音并存,林上水并不在意。 他所关心的,是自己兑现了父亲最后的愿望,他没打算影响别人,也未曾将此事当作功德宣传,那只是他与父亲之间,一场跨越生死的承诺。 这件事虽然起初引发争议,但最终却令许多村民重新思考所谓“孝道”的含义,林上水所做的,或许无法套入传统的标准,但他选择以沉默的坚持,完成了父亲的信仰,也守住了作为儿子的责任。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北方网——江西男子将父制成“木乃伊” 7年不曾腐烂
2000年,江西一农民去世后,儿子将父亲遗体放进了大缸,村里人纷纷说儿子不孝,没
历史趣闻星
2025-08-06 22:07:32
0
阅读: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