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拒绝波音后,一位海外人士指出,如果美国制裁中国,中国国产大飞机根本造不下去。
这种说法纯属杞人忧天,先不说中国在航空领域的技术积累,单看C919的国产化进展,就知道这种言论站不住脚。
先说最关键的发动机,C919现在用的LEAP-1C发动机确实来自CFM 国际,但中国从立项之初就没打算把宝全押在别人身上。国产长江- 1000A发动机已经进入适航取证阶段,预计2025年完成取证,2027年就能批量装机。这款发动机在油耗、推重比等指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连运- 20改装的试验机都试飞成功了。
更绝的是,中国还和俄罗斯联合研发CR929的CJ-2000A发动机,这叫 “两条腿走路”,你美国断供,我国产发动机正好顶上;你不断供,我也能通过合作保持技术迭代。
再看供应链,C919 的零部件确实有海外供应商,但中国早就在推动国产化替代。比如重庆鑫景特玻,硬生生突破技术封锁,成了 C919 风挡玻璃原片的唯一供应商。这种玻璃要承受高空压力差和温度骤变,以前全靠进口,现在不仅实现自主生产,还牵头制定了国家标准。
还有西安兴航航空,建成全国产大飞机蒙皮生产线,年产100架以上机身蒙皮,彻底解决了产能瓶颈。这些企业可不是单打独斗,上海专门出台政策,对进入大飞机供应链的企业最高补贴1亿元,还设立产业基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美国制裁?反而加速了中国航空产业链的自主化进程。
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也没闲着。爱尔兰瑞安航空和中国商飞合作开发中程C919机型,直接把订单砸过来。这说明什么?全球航空市场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
而且,美国企业自己都舍不得放弃中国市场。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徐军就公开表示,霍尼韦尔是C919的“参与者与贡献者”。你美国政府要制裁,可美国企业还想赚钱呢,这种矛盾本身就削弱了制裁的效力。
有人可能会说,就算技术能突破,适航认证怎么办?别忘了,C919 已经拿到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证,还在新加坡航展上做了飞行表演,吸引了文莱骐骥航空等海外订单。欧洲航空安全局虽然还没发证,但中国商飞一直在和他们沟通。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适航互认,未来C919完全可以先打开新兴市场,再逐步进入欧美主流市场。
最关键的是,中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兜底。截至2025年5月,C919已经交付18架,执飞20多条航线,安全飞行超3.6万小时,累计运输旅客超过205万人次。国内航空公司的订单排着队,西藏航空一签就是40架高原型C919。
这种市场规模,就是国产大飞机最坚实的后盾。美国制裁?无非是让中国少买几架波音,但中国自己的飞机反而能趁机抢占市场份额。
历史经验也证明,美国的技术封锁根本压不垮中国。当年华为被断供芯片,现在鸿蒙系统和麒麟芯片不也挺过来了?中国高铁从零起步,现在不也成了全球标杆?大飞机项目同样如此。美国越是制裁,中国越是能集中资源突破技术瓶颈。
更讽刺的是,美国的制裁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虚弱,美国连 C919 这种还在成长中的机型都要打压,恰恰说明中国航空工业已经摸到了美国的“命脉”。
最后送这位海外人士一句话:在航空领域,技术是硬通货,市场是试金石。中国大飞机能不能飞下去,不是看美国脸色,而是看自己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竞争力。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不仅能造大飞机,还能造出飞得稳、飞得远、飞得安全的大飞机。美国的制裁,不过是给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添了一把火而已。